被高估的历史人物有哪些(很多人首推乾隆皇帝)(2)
2023-05-16 来源:文库网
其一,他活到89岁,是中国历史上最高寿的皇帝,而且他一生身体健康,没有遇到什么大灾大病;
其二,他12岁被秘密立储,25岁继位,期间顺风顺水,毫无波折;
其三,在他之前,顺治、康熙和雍正91年(1644年至1735年)的时间给他打下了良好的统治基础,国库充盈,物阜民丰;
其四,他掌权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顶峰,而且是皇权最鼎盛时期,皇帝几乎不受任何限制,真正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
做皇帝做到这种程度,历史上绝无仅有,因此说他是命最好的皇帝。
被演绎最多的皇帝乾隆身体健康,性格好动,既有钱也有时间,因此喜欢四处走动。他六次南巡,四次东巡,三次巡幸五台,二次诣盛京,一次巡幸中州,另有拜谒东陵,围猎木兰,这些活动数不胜数,并且在此期间确实发生过许许多多真实的事件,比如他第二个皇后那拉氏就是在第四次南巡途中,因为“断发之谜”被乾隆冷落,再也没有出现在世人面前。
类似的这些事件经过官员们的推理、文人的演绎、百姓们出于窥私皇家秘事的目的,逐渐发酵出了许多故事,历经几百年,这些故事便流传了下来,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而乾隆自然也成为知名度最高的皇帝。
1991年,香港与内地合拍的《戏说乾隆》更是将乾隆塑造成为一个有血有肉、风流倜傥、丰功伟绩的皇帝。自此,乾隆便频频出现在影视剧中,《雍正王朝》、《乾隆王朝》、《铁齿铜牙纪晓岚》、《宰相刘罗锅》、《还珠格格》等电视剧层出不穷,为中国各阶层的民众普及了一下乾隆的生平事迹。尽管其中多数都是假的、不存在的,如同现在人们追捧明星一样,乾隆也逐渐被人们提起并赞誉有加,甚至有人称其为“千古一帝”或“乾隆大帝”。
然而,历史的真相真的如此吗?乾隆是人们想象中的那样的人物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最被高估的皇帝乾隆的身高不高,长相一般,与人们印象中的高大英俊、风流潇洒相去甚远,如果不是皇帝,只不过是一个纨绔子弟罢了。乾隆的才情也很一般,传说他写过四万多首诗,超过唐朝所有诗人作诗之和,然而他流传下来的不过一首仿佛歌谣般的《飞雪》: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从中可以看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乾隆,文学根基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
尽管乾隆在文化传播,比如下令编纂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四库全书》等方面有重要贡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在编书过程中,也毁了一大批古籍记载和明史档案,焚书总数将近15万册,可谓是人类文化史上的浩劫。
我们还可以从武功和国库两方面印证乾隆的所谓“盛世”。
乾隆自我总结一生有"十全武功",自诩为"十全老人",并作《御制十全记》,令写满、汉、蒙、藏四种文体,建碑勒文。这“十全武功”指的是两次平定准噶尔之役,平定大小和卓之乱,两次金川之役(见大小金川之役),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缅甸之役,安南之役及两次抗击廓尔喀之役。这其中三次新疆用兵,两次抗击廓尔喀,对新疆、西藏的巩固统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千秋之下我们也要承认他的功绩,然而其他用兵,有的小题大做,比如两次金川之役,有的非正义之举,如镇压林爽文起义,还有的是以败求胜,如缅甸及安南之役。
所以,他的“武功”方面比照乃祖康熙可谓天壤之别,有好大喜功之嫌。
其二,他12岁被秘密立储,25岁继位,期间顺风顺水,毫无波折;
其三,在他之前,顺治、康熙和雍正91年(1644年至1735年)的时间给他打下了良好的统治基础,国库充盈,物阜民丰;
其四,他掌权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顶峰,而且是皇权最鼎盛时期,皇帝几乎不受任何限制,真正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
做皇帝做到这种程度,历史上绝无仅有,因此说他是命最好的皇帝。
被演绎最多的皇帝乾隆身体健康,性格好动,既有钱也有时间,因此喜欢四处走动。他六次南巡,四次东巡,三次巡幸五台,二次诣盛京,一次巡幸中州,另有拜谒东陵,围猎木兰,这些活动数不胜数,并且在此期间确实发生过许许多多真实的事件,比如他第二个皇后那拉氏就是在第四次南巡途中,因为“断发之谜”被乾隆冷落,再也没有出现在世人面前。
类似的这些事件经过官员们的推理、文人的演绎、百姓们出于窥私皇家秘事的目的,逐渐发酵出了许多故事,历经几百年,这些故事便流传了下来,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而乾隆自然也成为知名度最高的皇帝。
1991年,香港与内地合拍的《戏说乾隆》更是将乾隆塑造成为一个有血有肉、风流倜傥、丰功伟绩的皇帝。自此,乾隆便频频出现在影视剧中,《雍正王朝》、《乾隆王朝》、《铁齿铜牙纪晓岚》、《宰相刘罗锅》、《还珠格格》等电视剧层出不穷,为中国各阶层的民众普及了一下乾隆的生平事迹。尽管其中多数都是假的、不存在的,如同现在人们追捧明星一样,乾隆也逐渐被人们提起并赞誉有加,甚至有人称其为“千古一帝”或“乾隆大帝”。
然而,历史的真相真的如此吗?乾隆是人们想象中的那样的人物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最被高估的皇帝乾隆的身高不高,长相一般,与人们印象中的高大英俊、风流潇洒相去甚远,如果不是皇帝,只不过是一个纨绔子弟罢了。乾隆的才情也很一般,传说他写过四万多首诗,超过唐朝所有诗人作诗之和,然而他流传下来的不过一首仿佛歌谣般的《飞雪》: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从中可以看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乾隆,文学根基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
尽管乾隆在文化传播,比如下令编纂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四库全书》等方面有重要贡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在编书过程中,也毁了一大批古籍记载和明史档案,焚书总数将近15万册,可谓是人类文化史上的浩劫。
我们还可以从武功和国库两方面印证乾隆的所谓“盛世”。
乾隆自我总结一生有"十全武功",自诩为"十全老人",并作《御制十全记》,令写满、汉、蒙、藏四种文体,建碑勒文。这“十全武功”指的是两次平定准噶尔之役,平定大小和卓之乱,两次金川之役(见大小金川之役),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缅甸之役,安南之役及两次抗击廓尔喀之役。这其中三次新疆用兵,两次抗击廓尔喀,对新疆、西藏的巩固统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千秋之下我们也要承认他的功绩,然而其他用兵,有的小题大做,比如两次金川之役,有的非正义之举,如镇压林爽文起义,还有的是以败求胜,如缅甸及安南之役。
所以,他的“武功”方面比照乃祖康熙可谓天壤之别,有好大喜功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