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历史名人介绍(第一个相信都认识)(2)
2023-05-16 来源:文库网
第二位:王士琦
王士琦(1551年-1618年),字圭叔,号丰舆,浙江台州府临海人。明朝将领,军事家。王宗沐次子。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历任南京工部主事、兵部郎中、福州知府。任重庆知府时,受四川总督邢玠命,单骑招抚播州(今贵州遵义)宣慰使(土司)杨应龙,升川东兵备副使。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二月,日本丰臣秀吉再次侵入朝鲜,兵部尚书邢玠为经略,发兵出援;升王士琦为山东参政衔监军,与总兵刘綎领兵2万自四川赴朝。十一月,邢玠兵分三协,阻挡倭寇东西中三路。西路倭据栗林、曳桥险地,邢玠命刘綎陆军、总兵陈璘水军进攻,王士琦兼监两军。因中路董一元败溃,影响全局,刘綎进攻失利,有人劝暂退全州。王士琦说,强敌在前,只有进死无退生。怒缚中军。刘綎惧,力战破敌,倭退不敢出。包围栗林十余日,倭向头目平义智求救,王士琦令陈璘水师伺于海,陆师攻夺曳桥,乘胜攻克栗林。
援朝之战结束,升河南左布政使。
第三位:张伯端
张伯端(984年~1082年),字平叔,号紫阳,后改名用成(诚),天台(今属浙江)人。北宋时期著名高道。敕封“紫阳真人”。张伯端是北宋内丹学的集大成者,早于全真教。他主张以内丹为修仙途径,而以“性命双修”为其内炼大旨。认为 以人体为鼎炉,以人的身心中的精气为药物,以神为火候,通过内炼(炼神返虚),使精气凝聚不散,结成“金丹大药”。他的道教思想深受佛教禅宗影响,主张“三教合一”,试图以道教修炼性命之说融合儒释道三教。被全真道尊为“南宗始祖”,并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全真道奉为“南宗五祖”。《四库全书》将其所著《悟真篇》与汉代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并称“丹经王”。
此外,还著有《玉清金笥青华秘方》《金丹四百字》《金华秘诀》。
王士琦(1551年-1618年),字圭叔,号丰舆,浙江台州府临海人。明朝将领,军事家。王宗沐次子。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历任南京工部主事、兵部郎中、福州知府。任重庆知府时,受四川总督邢玠命,单骑招抚播州(今贵州遵义)宣慰使(土司)杨应龙,升川东兵备副使。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二月,日本丰臣秀吉再次侵入朝鲜,兵部尚书邢玠为经略,发兵出援;升王士琦为山东参政衔监军,与总兵刘綎领兵2万自四川赴朝。十一月,邢玠兵分三协,阻挡倭寇东西中三路。西路倭据栗林、曳桥险地,邢玠命刘綎陆军、总兵陈璘水军进攻,王士琦兼监两军。因中路董一元败溃,影响全局,刘綎进攻失利,有人劝暂退全州。王士琦说,强敌在前,只有进死无退生。怒缚中军。刘綎惧,力战破敌,倭退不敢出。包围栗林十余日,倭向头目平义智求救,王士琦令陈璘水师伺于海,陆师攻夺曳桥,乘胜攻克栗林。
援朝之战结束,升河南左布政使。
第三位:张伯端
张伯端(984年~1082年),字平叔,号紫阳,后改名用成(诚),天台(今属浙江)人。北宋时期著名高道。敕封“紫阳真人”。张伯端是北宋内丹学的集大成者,早于全真教。他主张以内丹为修仙途径,而以“性命双修”为其内炼大旨。认为 以人体为鼎炉,以人的身心中的精气为药物,以神为火候,通过内炼(炼神返虚),使精气凝聚不散,结成“金丹大药”。他的道教思想深受佛教禅宗影响,主张“三教合一”,试图以道教修炼性命之说融合儒释道三教。被全真道尊为“南宗始祖”,并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全真道奉为“南宗五祖”。《四库全书》将其所著《悟真篇》与汉代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并称“丹经王”。
此外,还著有《玉清金笥青华秘方》《金丹四百字》《金华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