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光绪突然死亡原因(直到2008年专家才验出真实死因)(2)
2023-05-16 来源:文库网
为了使得所有人步调一致,送葬的队伍前面有一个敲响尺的领队人,队伍起步落步都要听领队人敲响尺,走僵尸步,不容许有任何差池,而整个队伍路过时,漫天都飞舞着撒发的纸钱,白茫茫一片,据说那天,足足撒了90万张纸钱,送葬总耗费45万两白银。
光绪帝是1908年11月驾崩的,但是出殡日期却是1909年3月,这是因为他驾崩时崇陵还没有建好,而这次盛大的送葬也只是把光绪的梓宫运往清西陵梁各庄的行宫暂安。
一直到1913年11月,崇陵才大部分修好, 光绪才得以在墓穴中入土为安,而此时,清王朝已经灭亡一年多了,不得不感慨光绪真的是一个苦命的皇帝呀!
从北京景山观德殿到梁各庄的路程一共有240里路,需要4天才能走到,而梓宫沿途经过的路面也是非常有讲究,需要用黄土将地面的石子盖住,再用石磨夯实。
虽然当时北京景山到梁各庄已经开通了一条铁路,但是送葬队伍还是耗费巨资及人力,选择走了四天四夜以表示对光绪帝的尊重,用奢侈浪费来撑面子也真的是符合当时清王朝的腐朽之风。
面对如此浩大的国葬,围观群众自然是万人空巷、人山人海,梓宫经过时有不少百姓还自发给灵柩下跪,表示对这位一国之君的哀悼,但更多人只是交头接耳的看热闹,接受了新思想的群众已经不愿意给无威望的皇族下跪了。
特别是甲午战争后,清王朝的威严更是一落千丈。这场葬礼也只是维护光绪作为皇帝的最后那一丝体面。
正值壮年的光绪帝恰好死在慈禧的前一天,民间一直在传言是慈禧在死前下的旨,一直以来,慈禧都在控制压迫着光绪,两人仇恨很深。
慈禧在自己重病无力回天的时候,怕权利落光绪手中,光绪对她进行报复,生前苦心经营的一切毁于一旦,想害死光绪,带着他一起“升天”。
而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欧洲各国也对这一事件表示公开怀疑,1908年11月16日《纽约时报》曾经发表电文“一如西方报纸在当时报道的那样,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先后死亡,令人们疑窦丛生。”
北京发往伦敦的《泰晤士报》消息也提到:“大清国慈禧皇太后已于今天去世。大清国光绪皇帝陛下刚刚于周六去世,他们两人死亡的时间离得如此之近,不由使人疑虑。人们怀疑这件事情的背后 可能是谋杀。"
但是,按照正史和历史学界的研究,光绪帝死于疾病的可能性也很合理。因为根据史料,在清朝那么多的皇帝中,就数光绪的“病历记录”最多,在当时的环境下,给皇上看病监管很严,每次问诊后御医都要写下关于症状、病情、诊治意见及药物的详细清单,叫做“脉案”。
仅仅在光绪被幽禁在瀛台的十年间里,它的脉案就高达900多次。从这些病例上来看,光绪疾病缠身,不仅得了一堆慢性病,还心肾两亏肝火旺脾弱,身体素质极差,基本吃不下东西,还经常头晕耳鸣,精神不济,而太医也只敢开一些不痛不痒的汤药,这样长期体弱,各种并发症聚集在一起,导致逐渐心肺功能衰竭而是死的可能性也是极大的 。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按照皇家丧葬惯例,皇帝驾崩入棺后要把灵柩摆放在殿内两天供皇亲国戚和文武百官瞻仰遗容进行告别。但光绪驾崩时却非常特殊,遗体入棺后只摆放了1小时就快速封棺,被运送到景山的观德殿停放,不允许任何人靠近。
就像是有人刻意要掩盖什么,那灵柩内光绪已经断气的遗体又能说明什么呢?难道死人还能“开口”?
百年后专家化验2008年,在北京中国原子能科学院的研究室内,一个由多部门的专家组成的科研小组,正在细致认真地对一根根头发进行检验。而这些头发也大有来头,出自北京西郊的皇陵,头发的主人,正是一百多年前就已经去世的光绪皇帝!
一百多年前的头发,难道还会“说话”吗?
“我们的检测方法是,把光绪的一根头发分成了26段,运用中子活化实验方法进行检测,在其中的第10段头发上,发现砷含量达到2404微克,这明显是异常的,已经是普通人的2404倍了”参与检测的专家回忆说。
“砷”?这个化学名字听起来有可能陌生,但是它的俗名大家肯定熟悉,那就是“砒”,其化合物三氧化二砷就是砒霜,“砷”是砒霜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毒性极强的化学物质。
“确实,光绪尸骨检查的时候,发现他的砒霜中毒已经比较深了,一个是光绪内衣的砒霜含量高于外衣,其次它的胃肠部位的衣服砒霜含量高于其他部位的砒霜含量,由此最终得出结论,光绪皇帝尸骨中的砒霜,不是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而是来源于他的体内,是他吃进去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李国荣研究员在面对媒体采访时表示说。
光绪帝是1908年11月驾崩的,但是出殡日期却是1909年3月,这是因为他驾崩时崇陵还没有建好,而这次盛大的送葬也只是把光绪的梓宫运往清西陵梁各庄的行宫暂安。
一直到1913年11月,崇陵才大部分修好, 光绪才得以在墓穴中入土为安,而此时,清王朝已经灭亡一年多了,不得不感慨光绪真的是一个苦命的皇帝呀!
从北京景山观德殿到梁各庄的路程一共有240里路,需要4天才能走到,而梓宫沿途经过的路面也是非常有讲究,需要用黄土将地面的石子盖住,再用石磨夯实。
虽然当时北京景山到梁各庄已经开通了一条铁路,但是送葬队伍还是耗费巨资及人力,选择走了四天四夜以表示对光绪帝的尊重,用奢侈浪费来撑面子也真的是符合当时清王朝的腐朽之风。
面对如此浩大的国葬,围观群众自然是万人空巷、人山人海,梓宫经过时有不少百姓还自发给灵柩下跪,表示对这位一国之君的哀悼,但更多人只是交头接耳的看热闹,接受了新思想的群众已经不愿意给无威望的皇族下跪了。
特别是甲午战争后,清王朝的威严更是一落千丈。这场葬礼也只是维护光绪作为皇帝的最后那一丝体面。
正值壮年的光绪帝恰好死在慈禧的前一天,民间一直在传言是慈禧在死前下的旨,一直以来,慈禧都在控制压迫着光绪,两人仇恨很深。
慈禧在自己重病无力回天的时候,怕权利落光绪手中,光绪对她进行报复,生前苦心经营的一切毁于一旦,想害死光绪,带着他一起“升天”。
而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欧洲各国也对这一事件表示公开怀疑,1908年11月16日《纽约时报》曾经发表电文“一如西方报纸在当时报道的那样,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先后死亡,令人们疑窦丛生。”
北京发往伦敦的《泰晤士报》消息也提到:“大清国慈禧皇太后已于今天去世。大清国光绪皇帝陛下刚刚于周六去世,他们两人死亡的时间离得如此之近,不由使人疑虑。人们怀疑这件事情的背后 可能是谋杀。"
但是,按照正史和历史学界的研究,光绪帝死于疾病的可能性也很合理。因为根据史料,在清朝那么多的皇帝中,就数光绪的“病历记录”最多,在当时的环境下,给皇上看病监管很严,每次问诊后御医都要写下关于症状、病情、诊治意见及药物的详细清单,叫做“脉案”。
仅仅在光绪被幽禁在瀛台的十年间里,它的脉案就高达900多次。从这些病例上来看,光绪疾病缠身,不仅得了一堆慢性病,还心肾两亏肝火旺脾弱,身体素质极差,基本吃不下东西,还经常头晕耳鸣,精神不济,而太医也只敢开一些不痛不痒的汤药,这样长期体弱,各种并发症聚集在一起,导致逐渐心肺功能衰竭而是死的可能性也是极大的 。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按照皇家丧葬惯例,皇帝驾崩入棺后要把灵柩摆放在殿内两天供皇亲国戚和文武百官瞻仰遗容进行告别。但光绪驾崩时却非常特殊,遗体入棺后只摆放了1小时就快速封棺,被运送到景山的观德殿停放,不允许任何人靠近。
就像是有人刻意要掩盖什么,那灵柩内光绪已经断气的遗体又能说明什么呢?难道死人还能“开口”?
百年后专家化验2008年,在北京中国原子能科学院的研究室内,一个由多部门的专家组成的科研小组,正在细致认真地对一根根头发进行检验。而这些头发也大有来头,出自北京西郊的皇陵,头发的主人,正是一百多年前就已经去世的光绪皇帝!
一百多年前的头发,难道还会“说话”吗?
“我们的检测方法是,把光绪的一根头发分成了26段,运用中子活化实验方法进行检测,在其中的第10段头发上,发现砷含量达到2404微克,这明显是异常的,已经是普通人的2404倍了”参与检测的专家回忆说。
“砷”?这个化学名字听起来有可能陌生,但是它的俗名大家肯定熟悉,那就是“砒”,其化合物三氧化二砷就是砒霜,“砷”是砒霜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毒性极强的化学物质。
“确实,光绪尸骨检查的时候,发现他的砒霜中毒已经比较深了,一个是光绪内衣的砒霜含量高于外衣,其次它的胃肠部位的衣服砒霜含量高于其他部位的砒霜含量,由此最终得出结论,光绪皇帝尸骨中的砒霜,不是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而是来源于他的体内,是他吃进去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李国荣研究员在面对媒体采访时表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