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杂谈趣闻

聊聊儒教思想与中央集权化(有人说是众望所归的事情)(2)

2023-05-15 来源:文库网
汉朝初期国力较为衰弱,中央集权的威势较小,文帝和景帝统治期间实行了多种政策使国力有所增长,汉朝的中央集权体制较之原来也有所加强,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将郡国制更换为郡县制,由此丞相的权力被缩小皇权扩大,巩固了中央集权化。此外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官和太学,以儒学来教化学生,由此儒教被国教化。
在日后的发展中许多具备儒教教养的学者占有了重要的官职,用于政治统治的法家思想逐渐失去影响力。自元帝时代开始,儒教的官僚日渐增多,国家政治变成了儒教的形态,从此儒教在真正意义上转变为国教。
从元帝开始儒家的官僚做出诸多努力,使这种儒教的政治理念在平帝时期被成功的具体化,巩固了儒教在国家中的地位。在王莽和光武帝时期实行的礼教主义也引入了儒教的部分特点。
可见汉代儒教的影响范围之广,之后以儒教为思想基础的汉代文化不断发展,甚至给东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古代国家也通过儒教加强了中央集权。探究儒教对东亚部分地区的影响也可窥见这一特点。
二、以细观之,在韩半岛的中央集权及儒教思想
汉武帝时期匈奴是汉朝最大的敌人,于是朝鲜与匈奴的关系更为亲密,汉朝如若想要牵制匈奴就必须在朝鲜有所行动。在汉朝对朝鲜进行了一年的战争后,朝鲜灭亡,最后剩下的乐浪军队在此地居住。
相比之下乐浪郡更符合汉朝军队的驻扎条件,更容易成为中国的一部分。此时汉朝的政治管理体系是郡县制,这种体制的指导思想是儒教思想,所以在乐浪郡的管理必须建立在儒教的基础上,故其管理者也必须具备儒教思想。
在汉灭亡到隋统一前中国社会较为混乱,统治者对乐浪郡的管辖也较为松散,故在313年高句丽军队占领了乐浪郡。在乐浪郡的原住民迁移分散到各个国家,在迁移过程中乐浪郡文化也在南方土著社会中被传播。

聊聊儒教思想与中央集权化(有人说是众望所归的事情)


在高句丽陵碑中可看见儒教思想的痕迹,其墓上可以可以看出社稷和宗庙的延续,体现出儒家理念。在相关史料中可发现,高句丽跟汉武帝时期的汉朝一样,都是通过学校接受儒教秩序,传播儒家思想从而巩固统治的。
《三国志 裴松之注》:“魏略曰(中略)燕人衛滿,亡命,爲胡服,東度浿水,詣準,降,說準求居西界,故收中國亡命,爲朝鮮藩屛,準信寵之,拜爲博士,賜以圭,封之百里,令守西邊”。
此后以儒学五经因素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在百济被逐渐接受与发展,在中国活跃的制度、整顿国家秩序的方式都被其所借鉴。百济的内饰外观与中国历史上王朝出现的内外朝概念有所类似,其国家官名也模仿了儒家经典的官部名称。
百济接纳儒教文化的行为也促进乐其经学发展,百济的经学从早期的流民涌入开始,忠孝伦理实践的主要还是儒家思想,在百济的外交发展后,受南方文化影响其经学的学术性也有所增长。
新罗也是朝鲜半岛上历史较为悠久的国家,刚开始以6部落联盟体的形式存在,其中的领导人被推举为王。在征服了周边国家的联盟王国后新罗就形成了,独立运行但初期王权微弱。
新罗的身份制度和印度的种姓制度类似,不同的是新罗的身份制度分为8个等级,等级的制约性较为强烈。新罗时佛教已经存在,不过佛教在被公认后就常与异教势力相冲突,新罗的政治规范和秩序与佛教也不相符,总之佛教并不适合作为新罗的国教。
因此统治者开始寻找新的理念以促进国家发展巩固统治,儒家思想逐渐被普遍接受了。相关史料证明在新罗统一以前其具有儒家修养的人增多了,国家也建立了学校进行儒学的传播和教育,此外当时的中国已经占领了汉江流域,并存在与新罗进行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可能,由此新的儒教秩序很快融入新罗中,并促进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在智证王时期统治者进行了国家体制的调整,并且此次调整以维修各种儒家经典为目标,这大大提升了儒教的素质。新罗在选拔人才时,以儒家经典的理解作为重要的标准,在此方面造诣较高的可被选拔到学校学习而后进入官僚体系中。
百济和高句丽相比,儒学思想的传播和接受都较晚,这可能与统治者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的重视程度有关。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者通常都会实行五庙制。《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

聊聊儒教思想与中央集权化(有人说是众望所归的事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