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杂谈趣闻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解读(这首词抚慰了很多人)(2)

2023-05-15 来源:文库网
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苏轼到任杭州,在这里他遇见了一位好友——钱勰。
钱勰,字穆父,祖籍杭州,祖上是吴越王钱氏,和苏轼等人被称“元祐四友”。
钱勰在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春,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知瀛洲(治今河北河间)时曾途经杭州,和苏轼在杭州会面。
因钱勰着急上任,这就意味着二人短暂重逢之后又要面临分离。分别之日,苏轼设宴款待钱勰,在席上苏轼写下了一首《临江仙·送钱穆父》来为友人践行。
《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解读(这首词抚慰了很多人)


这首词既是苏轼写给好友钱穆父的送别之作,也是苏轼半生沉浮的亲身感悟。
全词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还很豁达,历来深受好评,尤其词的最后两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更是百读不厌,惊艳千年。
首先,词的开篇“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是写两人久别重逢,道出苏钱二人三年辗转各地,未能见面的思念。
“三改火”就是三年的意思,在唐代,官府会在寒食日赐给百官“新火”,所以“改火”的周期就固定为一年了。
都门,指汴京,苏钱二人的交情还得从元祐初年说起,当时苏轼在在朝廷任起居舍人,钱穆父则任中书舍人,是同一个部门的同事。
后来钱穆父在元祐三年因上奏开封府狱空不实被贬越州,两人在汴京分离,到如今在杭州见面正好三年。
两人没有见面的三年里,各自远涉天涯、辗转人间,所以才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三年后重逢,你的笑容依然温暖如春。你是无波的古井水,还是和从前一样,高风亮节像秋天的竹竿。
“依然一笑作春温”,便是表达了两人久别重逢后的感受,虽然各自历经三年坎坷,但二人还是惺惺相惜,再次相逢,发自内心般的笑容依然像春天般温暖。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解读(这首词抚慰了很多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