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资料介绍(有人都不会念其名字)(5)
2023-05-15 来源:文库网
咂酒也是仡佬族的特色饮食。制作时以玉米、小麦、小米、高梁为原料,经过煮熟以后,发酵装缸。装缸时,先用两根手指大、约一米长的水竹竿(其中一根用火燎抈弯),除顶端留一竹节外,其余竹节打空,插入缸中后再密封。密封的时间越长,酒味越醇浓。饮用时,将顶端的竹节打空,直竿进空气,弯竿作吸具。无论筵席或平时待客,都按照老幼尊卑依次吸吮。民国《正安县志》稿有“万颗明珠一瓮收,王侯到此也低头。五龙抱住擎天柱,吸尽黄河水倒流”的诗句记载。
油茶的制作也很特别,先用猪油于锅内爆炒青茶, 然后掺水熬煮, 待水微干, 用木瓢搡茶成糊状, 曰“茶羹”。饮时,视饮量及浓淡, 将茶羹用猪油煎炒少许, 掺水煮沸, 再放猪油、油渣、食盐、花椒、熟芝麻、黄豆、花生粉, 即可饮用。其味浓烈喷香, 别具风味。今天道真的油茶已形成系列, 主要有油茶鸡蛋、油茶汤圆、油茶稀饭、油茶面条等。
节日
仡佬族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祭山节”、“端午节”、“吃新节”、“中秋节”、“重阳节”、“牛王节”、“敬雀节”、“捉虫节”等,其中最隆重的莫过于过春节。“敬雀节”也称“爱鸟节”,石阡县每年五、六月间都要举办。吃新节,各地仡佬族均过,时间不一,内容大同小异,是仡佬族比较重视的节日。采摘新粮 ,以新粮祭献祖先,举行将动物放归大自然的“放生”活动是这一节日的中心内容 ,而且必须要在过节之后 ,人们才能开始食用新粮。
吃新节到来时,家家户户都要到田间地头摘取新庄稼,摘取新谷穗煮新米饭,备酒敬祖,以感谢祖先拓荒种地、泽惠后人的恩德,然后大家吃新,欢庆一年的丰收。
各地仡佬族还在十月初一过“牛王节”,又称“敬牛王菩萨”、“祭牛王”。每到这一天,仡佬族除了杀鸡备酒敬供牛王外,同时要让牛休息,用最好的饲料喂牛,还要用上等糯米打两个糍粑挂在牛的角上,再把牛牵到水边,如果附近没有水塘、水井,水田,那也要打盆水放在家门口,让牛“照镜子”,之后取下糍粑喂牛,给牛“做寿”。有的地方还要给牛披红挂彩,燃放鞭炮,表示祝贺。
仡佬族吃苦耐劳,忠勇善战,在历史上常被征募当兵打仗做先锋,明嘉靖年间被征调去抗倭寇的仡佬士兵,在渐江王江泾(今嘉兴县北)战役中立有战功。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黔西南仡佬族地区时,曾留下部分伤病员在仡佬族老百姓家中养伤,受到群众全力掩护,未遭到反动派的杀害。在建国初的剿匪斗争中和抗美援朝运动中,仡佬族人民都做出了应有贡献。
油茶的制作也很特别,先用猪油于锅内爆炒青茶, 然后掺水熬煮, 待水微干, 用木瓢搡茶成糊状, 曰“茶羹”。饮时,视饮量及浓淡, 将茶羹用猪油煎炒少许, 掺水煮沸, 再放猪油、油渣、食盐、花椒、熟芝麻、黄豆、花生粉, 即可饮用。其味浓烈喷香, 别具风味。今天道真的油茶已形成系列, 主要有油茶鸡蛋、油茶汤圆、油茶稀饭、油茶面条等。
节日
仡佬族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祭山节”、“端午节”、“吃新节”、“中秋节”、“重阳节”、“牛王节”、“敬雀节”、“捉虫节”等,其中最隆重的莫过于过春节。“敬雀节”也称“爱鸟节”,石阡县每年五、六月间都要举办。吃新节,各地仡佬族均过,时间不一,内容大同小异,是仡佬族比较重视的节日。采摘新粮 ,以新粮祭献祖先,举行将动物放归大自然的“放生”活动是这一节日的中心内容 ,而且必须要在过节之后 ,人们才能开始食用新粮。
吃新节到来时,家家户户都要到田间地头摘取新庄稼,摘取新谷穗煮新米饭,备酒敬祖,以感谢祖先拓荒种地、泽惠后人的恩德,然后大家吃新,欢庆一年的丰收。
各地仡佬族还在十月初一过“牛王节”,又称“敬牛王菩萨”、“祭牛王”。每到这一天,仡佬族除了杀鸡备酒敬供牛王外,同时要让牛休息,用最好的饲料喂牛,还要用上等糯米打两个糍粑挂在牛的角上,再把牛牵到水边,如果附近没有水塘、水井,水田,那也要打盆水放在家门口,让牛“照镜子”,之后取下糍粑喂牛,给牛“做寿”。有的地方还要给牛披红挂彩,燃放鞭炮,表示祝贺。
仡佬族吃苦耐劳,忠勇善战,在历史上常被征募当兵打仗做先锋,明嘉靖年间被征调去抗倭寇的仡佬士兵,在渐江王江泾(今嘉兴县北)战役中立有战功。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黔西南仡佬族地区时,曾留下部分伤病员在仡佬族老百姓家中养伤,受到群众全力掩护,未遭到反动派的杀害。在建国初的剿匪斗争中和抗美援朝运动中,仡佬族人民都做出了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