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杂谈趣闻

第七批在韩志愿军烈士怎么牺牲的(2)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在运送志愿军烈士遗骸及相关遗物前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途中,沈阳市设置了5个群众汇集点,部分志愿军老兵和烈士子女也参加了迎接活动。
其中,有名年近九旬的中国志愿军老战士默默站在道路旁,以敬军礼的方式迎接昔日战友魂归祖国。
第七批烈士遗骸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明天 9月28日,烈士遗骸及相关遗物,将与前六批回国的599位英雄遗骸一样,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修建于1951年,安葬着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杨连第等123位志愿军烈士。
安置好志愿军烈士遗骸,是对烈士英灵的敬慰,也是对烈士亲属、对健在的所有志愿军老战士以及对全国人民心灵的安慰。
为了迎接英雄回家,从4月份开始,陵园进行了一系列环境维护工程改造,以崭新的面貌迎接英雄回家。今天一大早,陵园的工作人员来到现场为烈士们敬献鲜花,表达一份哀思。
遗物中发现三枚印章 三位烈士亲属已找到
“为烈士寻亲”,是在迎回烈士遗骸之后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9月26日,第七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相关遗物装殓仪式在韩国仁川举行。这是继2014年第一批437位之后,韩方单年度发掘以及向中方移交数量最多的一次。
这次运回的烈士遗物中有钢笔、皮带、水壶等物品,其中还发现三枚印章,分别属于烈士马世贤、林水实、丁祖喜。
截至目前,福建籍烈士林水实、河南籍烈士马世贤、安徽籍烈士丁祖喜的亲人均已找到。壮士英灵,荣归故里!
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将对这些遗物进行进一步的整理核查,退役军人事务部也将进一步深化与韩方的合作交流,积极推进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保护的相关工作。

第七批在韩志愿军烈士怎么牺牲的


回顾七年英雄回家路
从2014年至2021年,我国先后七批迎回716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让他们可以安眠在祖国的怀抱。
2014年3月28日
第一批437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遗骸,由专机护送,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这是首批在韩志愿军烈士回归国土;
2015年3月20日
第二批68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在专机的护送下,缓缓降落在沈阳桃仙机场,回归国土;
2016年3月31日
第三批36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遗物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举行交接仪式后,由专机护送归国;
2017年3月22日
第四批28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相关遗物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举行交接仪式后,由专机护送归国; 2021年3月28日
第五批20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礼兵的护送下,登上空军专机,正式归国; 2021年4月3日
第六批10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在仁川机场正式举行遗骸交接仪式后,由中国空军专机接运,回到祖国和人民的怀抱;
2021年9月27日
第七批117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在专机的护送下,降落在沈阳桃仙机场,正式回归国土;
烈士落叶归根,祖国永记忠魂
70年前,这些最可爱的人留下“保家卫国”那句承诺,义无反顾地用血肉之躯把祖国护卫在身后,将炮火挡在了国门之外。如今,山河已无恙,共和国用最高礼仪迎接英雄回家。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一首歌,传唱了一代又一代。雄壮的旋律,凝结了一个国家的共同记忆。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在第7个烈士纪念日到来之际,我们接烈士回家,更能明白英雄们血洒战场、慷慨赴死的意义。
没有比魂归故土更好的告慰,没有比铭记传承更好的延续。在中韩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自2014年至2021年,我国已连续6年成功交接599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在那场保家卫国的战争中,无数中华儿女献出宝贵生命,忠骨埋在异国他乡,能够魂归故土的少之又少。
当年到过朝鲜的美国军官,在回忆录里印象深刻地描述志愿军发起冲锋时“撕心裂肺的军号声”和“尖利刺耳的哨子声”。
187空降团美军回忆称,“我们在高地向他们开火,机枪开火再开火,但他们还是继续进攻。他们好像全然不知生命的可贵。”
这就是为了胜利一无所求、一无所惜的志愿军战士,这就是被称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一部民族复兴史,就是一部奋斗史。浩荡的历史画卷里,英烈们的鲜血构成了最闪亮的精神坐标。今天,共和国以最高礼仪把这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英雄接回家,就是对他们的最大告慰,同时昭示今人和后人:这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直观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的传扬,是传承民族优秀价值基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生动实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