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杂谈趣闻

1934年营口坠龙事件真相(2)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百姓们听说之后,结伴前去观看,并且报告给了当时的政府,当时西海关附近的一家防疫医院人员穿着白大褂,给已经生蛆的动物尸体喷射了消毒水。龙骨被抬出来后,有人用4个船锚系上绳子将骸骨围成一圈,供大家参观。
营口坠龙事件是真的吗
营口坠龙事件传开后震惊全国,很多人慕名而来前来观摩,当时的《盛京时报》也派人采访,很多人鉴定后,确定系龙。
当时的《盛京时报》记者也前来采访,并称其为天龙降、巨龙等等,同时还配发照片。由此,1934年那个夏天,东北三省的好奇者纷纷乘火车到营口观看所谓的龙骨,以一饱眼福。从而造成当年往返营口的火车票异常紧张,票价竟然由此上浮。
当时《盛京时报》报道的记载:该龙体气参天,头部左右各生三支甲,脊骨宽三寸余,附于脊骨两侧为肋骨,每根约五六寸长,尾部为立板形白骨尾,全体共二十八段,每段约尺余,全体共三丈余,原龙处,有被爪挖之宽二丈长五丈之土坑一,坑沿爪印清晰存在,至该龙骨尚存有筋条,至皮肉已不可见矣。
在《营口市志》第一卷中和《营口史话》有着同样类似的文字记载:(1934年)8月8日午后,辽河北岸东小街一农民在附近苇塘发现一巨型动物白骨,长约10米,头部左右各有一角,长约1米余,脊骨共29节。伪营口第六警察署将其运至西海关码头附近空地陈列数日,前去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由此可见在1934年营口的的确确发生过坠龙事件,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相关的报道与记载呢?当然,除了这些文字记载和媒体报道之外,还有不少当时的目击者也提供了不少珍贵的回忆资料。
营口坠龙事件目击者回忆录
七十年前的一个夏季,一天下午大约5时左右,蔡寿康和黄振福、张顺喜以及曹玉文(78岁)等几个孩子一起在外面玩儿,蔡寿康突然发现在营口市造纸厂方向的天空有一条龙,他立刻告诉黄振福、张顺喜和曹玉文,小伙伴们同时抬头往天上看,同时看到了龙。
原营口市著名正骨医生马子臣(曾亲眼见过龙骨)的儿子马国祥记得父亲曾对他说过:骸骨被发现时,肉还没有完全腐烂,看上去特别像龙。
据杨义顺老人回忆:在发现龙骨之前,曾听大人们说芦苇荡里总有噼里啪啦的响声,而且还有呜像牛一样的叫唤声,听起来很沉闷,还能听到挣扎的声响,后来就没有动静了。见尸是8月8日,则进入芦苇丛应该是8月6日左右。
连续二十多天大雨后,8月8日,这个怪物第二次又奇异地出现了,这次出现是在距辽河入海口10公里处的芦苇丛中,此时它已不是活物,而是一具奇臭难闻的尸骸。
当时,营口地区已经连续下了40多天的大雨,街路上全都是水,一些房屋因进水太多而倒塌。雨停后,随着北风吹过,空气里腥臭味很浓,看管苇塘的一名卢姓工人顺着怪味寻找,发现大片大片芦苇倒伏,拨开后进去一看,吓了一大跳:里面赫然躺着一个已经死去的庞大动物!该工人吓得转身就跑,回到家里大病了一场。百姓们听说之后,结伴前去观看,并且报告给了当时的政府。
当时西海关附近的一家防疫医院人员穿着白大褂,给已经生蛆的动物尸体喷射了消毒水。龙骨被抬出来后,有人用4个船锚系上绳子将骸骨围成一圈,供大家参观。
李滨生:记得那一年我十岁,在70年前,在西海关露天展览围的一圈是锚,舢板下固定船的锚用那个间断着围起一个圈,用绳子拦着,地下洒着白灰,因为人很多也挤不进去。随着人流的移动才能到前边看,人都有一个好奇心理去看,只是传说中有龙,实际生活中没有见过的机会,都很好奇,去看。重点都看头,它很长,有两三丈长,十米左右,立着。脊梁骨朝上不像鱼。奇怪的是头上有角,任何水族没有角。
1939年,16岁的孙正仁来到大连给人做管家,女主人的丈夫是营口商会会长的弟弟。孙正仁深得主人的赏识,1941年离开大连时,女主人把一段龙骨当作奖赏给他。据介绍,女主人手中的龙骨大约有三斤多重,呈白色条状,骨头底端约有碗口大小,慢慢向上延伸越来越细,直至最尖端。骨头表面的白色釉面很亮,大家说是龙牙。女主人告诉他,这是曾经在营口展览的龙骨。
6月16日上午,孙正仁老人把自己保存了整整六十三年的五块龙骨捐献给了市史志办公室,他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鉴定一下他手中的骸骨。

1934年营口坠龙事件真相


当时的营口美大照相馆和英明照相馆洗印了大量龙骨展览的照片,在二本町胡同附近沿街贩卖,一些从外地来营口参观龙骨的人,争先恐后购买龙骨照片带回去给家人欣赏。
CCTV《走进科学》揭开1934年营口坠龙事件真相遭质疑
就在营口坠龙事件正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时,CCTV《走进科学》栏目在2004年又针对口坠龙事件进行专探,并与于2004年12月3日播出了纪录片破解七十年谜团,探讨该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寻到的相关视频,大家可以看一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