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杂谈趣闻

双胞胎兄弟考上清华北大(2)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双胞胎兄弟考上清华北大


双胞兄弟为什么能同时考上清华?
一、劳逸结合,非常自律
据双胞胎的父亲杨秀党说,不管学习有多忙,都要求双胞胎必须午休,他认为只有身体好、休息好学习才能有效率。双胞胎兄弟也三年如一日按照父亲的这个要求去做,从来不懈怠。
二、没有请过一个家教,没有上过一个补习班
这一点我是非常认同的,我一直都认为上补习班不是学知识,更多的是浪费家长的钱,浪费学生的休息时间。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压力感,上课要学习,下课了还要学习,放假了还要去补习。
看过我之前文章的人应该知道,我的观点一直没有变,现在的考试题目太灵活了,孩子不是读书那块料再补习也没用,浪费时间还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负担和阴影。读书很重要,但并不是成功唯一的出路。马云的学习不怎么样一样成为中国首富。
老师在学校一定要好好教,不要总把希望寄托于课外补习,课堂上不好好讲,明里暗里让学生交钱去参加培训班。国家实行免费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家庭的教育开支反而增加了很多。国家应该严令禁止办课外辅导班和补习班,把时间还给孩子也减轻家庭负担。
说到这里很多人肯定会说,你的小孩子不想上补习班可以不上,你不上别人都上,回到学校老师可能找你小孩单独谈话,给小孩穿小鞋,在班上当面批评责备自己的小孩。这样下去小孩子在学校还能呆下去吗?
能不能上清华北大首先是要有学习天赋 智商、记性力、悟性、想象力、理解力等,其次是要有超出常人的自律,最后才是必要的勤奋和努力。
三、完成一个不可推卸的使命
双胞胎的母亲生完他们兄弟俩就去世了,他们的母亲生前就希望他们俩能考上好的大学,不管是责任也好,是他们母亲的愿望也好,都是他们兄弟俩唯一能为母亲做的一件事,是一个不可推卸的使命。正是这种使命一直鼓励着兄弟俩要奋力前行,一刻也不能松懈。
四、心中有梦想、懂得感恩
双胞胎的家庭条件并不富裕,就是他们住的几十平米的小房子都是学校免费提供,父亲也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学老师,收入不高。但为了孩子能更好地完成高中学业,父亲毅然选择辞去老师的工作去长沙陪读。上清华也不是兄弟俩临时起意,从小到大他们心中一直都有上清华的梦想。不管是为了感恩父母还是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他们都必须全力以赴向清华冲刺。
五、乐观向上、喜欢运动、兴趣广泛、做事专注
双胞胎家庭不好,但他们并不为此而沮丧,也不会觉得在学校会被同学看不起,反而是乐观地去对面事实。他们不是传说中的书呆子,学习之余他们也会和同学一起玩耍,一起打球,一起游戏,而且还是玩得特别疯的那种。
我突然想起小学课本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写的《我的爸爸》,说他爸爸教育自己要认学习说过的一句话:”小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
他们兄弟俩也是不管是学习还是玩都很专注,不要总是三心二意,最后一事无成。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很重要的,又想走出自己的教育之路,又要看世俗的眼光。

双胞胎兄弟考上清华北大


延伸阅读:双胞胎真的有心灵感应吗
双胞胎往往会有相同的爱好与品味,所以做出的选择也高度一致。同样也会被对方的心理情绪影响自己的喜怒哀乐。与其说是心灵感应,倒不如说是在相同成长环境下所培养出来的默契和从小到大相依相伴的感情,要说默契什么的肯定有啊,毕竟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所以同时想到某些事,或者异口同声是灰常正常的事情啊。
心灵感应是类似于语言的一种沟通交流方式,依靠一种“心灵感应波” 暂称为此,如音波电磁波一般可以传递信息。例如,语言,有汉英美法德日意……各种,不同语言之间无法直接交谈,需要翻译,同一语言还有方言存在……“心灵感应波”就是因为每个人都在讲着属于自己的“语言”,别人自然无法读懂。或者说是频率更易理解,两个人,一个发送频率,一个接受频率,两个人不在同一频率,自然无法互相传递信息 即沟通。
而当特定时间特定地点 碰巧两个人调到了同一频率,于是,便会得到对方传来的信息。有些双胞胎之间的心灵感应就是因为双胞胎之间相对于常人来说更易将各自频率调至相同。但由于我们对于“心灵感应波”的存在及使用方式不熟悉,当事人自己都不知这信息从何而来,自然而然认为是自己突然想到。就是说人体内有可以发送及接收“心灵感应波”的器官,但未经训练,无法有效使用,只有偶尔巧合使用了亦不自知。
同卵双胞胎,基因近乎一样,生活怀境一样,很容易有一样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模式吧,于是面对同样的情况做出一样的反应,嗯,这叫心有灵犀。而心灵感应,有个名词叫幸存者效应…………但说不定真有呢,只是现在好像没有明确的实验证据和靠谱的理论支持,但是生活环境和经历类似,在对他足够了解的基础上,会让别人有种你们是不是有心灵感应的错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