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县补发教师津贴(2)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大方县补发教师津贴
督查曝光是“早晚的事”
2021年9月4日约21时,杨成正在吃晚饭。突然间,同事的一条信息在微信群中炸开:一条《关于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拖欠教师工资补贴,挤占挪用教育经费等问题的督查情况通报》的链接映入杨成眼帘,他顿时有些激动,觉得“老师的工资应该有望了”。
31岁的杨成是大方县的一名中学老师,今年是他教书的第4年。他所在的学校有一百多位教师、两千多名学生。他告诉南方周末,该校从2021年3月就开始拖欠工资,2021年最为严重,这一整年的绩效工资没发,奖金也发得少,其他县发1万多元的目标考核奖,他只收到6000元。
他算了一下,绩效加目标考核,他被拖欠两万多元。最近几天补了一部分,他推测是因为这则通报。
这是一则刊发在中国政府网上的通报,全文3363字,分列七大问题,罕见直陈一个地方政府严重拖欠教师工资补贴问题,甚至连困难学生的生活补贴都截留。
通报显示,国务院“互联网 督查”平台获知投诉线索后,国办督查室派员赴大方县明察暗访,发现该县自2015年起即拖欠教师工资补贴,截至2021年8月20日,共计拖欠教师绩效工资、生活补贴、五险一金等费用47961万元,挪用上级拨付的教育专项经费34194万元。同时发现,大方县假借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名义,发起成立融资平台公司,违规吸纳资金,变相强制教师存款入股,截留困难学生生活补贴。
消息一经发布,不仅在杨成的微信群,全国舆论都炸开了锅。
另一名小学老师陈凌也在那天收到了信息,他没有太兴奋,觉得这是“早晚的事”。在他眼中,国务院通报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
2021年五六月份,有老师将国务院“互联网 督查”平台链接转发到微信群中,杨成看到之后,开始在上面反映情况。一开始,他没抱太大希望,觉得反映了也没用,但还是试了试。之后,他再将链接转发给了其他老师。大家都没商量,各自在平台上陈述相关情况。
直到两天前,他们等到了结果。
大方县拖欠教师工资五年
大方县拖欠教师工资被国务院通报之后,当地一些教师前些日相继收到甚至拖欠长达五年的工资补贴。
其实在中央三令五申之下,地方拖欠教师工资现象相比以前有所好转。不过在近些年财政收入增长乏力,而扶贫、偿债、民生等刚性支出规模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像大方县这类欠发达地区拖欠教师工资现象,又有蔓延的迹象。
事实上,财政工作有一个底线,即“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教师工资也在“保工资”范畴内。一般来说,财政支出最优先项是“三保”支出,不过当地方财力紧张时,实际支出有了更多的考量。
地方政府债务利息本金支出关系着政府信用,一旦不能及时偿债,会导致系统性风险。因此地方政府偿债支出必须优先保障。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像老百姓养老、医疗、困难群众补助等基本民生支出也是财政支出中优先保障的对象,这事关社会稳定。另外今年要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包括大方县等一些贫困地区扶贫支出也要优先保障。公务员工资亦是财政支出中优先保障的项目,这关系着政府机构正常运转,提供公共服务。
相较之下,在遭遇地方财政收入下滑之后,一些地方政府在保障上述支出的时候,教师工资未被放在支出优先项。由于教师的薪资考核、职务晋升都由政府部门管理,地方会借此来给教师或明或暗地施压,确保教师工资被拖欠得以隐瞒。
据媒体报道,大方县一些被拖欠工资的教师在维权上访时,被当地官员约谈,并以年终考核、职称评定甚至解聘来给教师施压。
拖欠教师工资、补贴影响极其恶劣,这不仅让教师寒心,影响教师教学,一些教师甚至因此辞职改行,而政府的公信力也由此受损。为了挽回这一恶劣影响,贵州除了及时补发教师工资补贴外,还直接免掉两位分管财政、教育的大方县副县长。
但要真正杜绝类似于大方县拖欠教师工资事件,一定要将教师工资待遇真正放在财政支出最优先项中。此次国务院通报大方县事件时,再次强调了在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其实就是给各地敲了警钟,以后地方再敢拖欠教师工资补贴,必将严惩。
近些年财政收入大幅下滑,为了保障教师工资等民生支出足额及时发放,各地财政部门也应该加强财政管理,精打细算,过好紧日子。
地方政府应该摆正位置,不要越界去做本应由市场做的事情,把有限的财力用于市场失灵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地方应该平衡好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支出,地方财政收入紧缺之下应该优先用于公共服务领域,在财政支出中落实优先支持“三保”支出,压缩政府一般性支出,以切实保障基本民生、工资 包括教师工资发放和机构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