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句押韵的诗歌你知道几首? 押韵的诗(2)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三《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近古时期的则有元散曲,句句押韵。元散曲通常谐趣丛生、俚俗欢愉,句句押韵。此诗句句押韵在“a”。
这首曲子的题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秋士易感,是中国文坛古老的传统。自屈原的《离骚》起一直延续到现在。
作者用“枯,老,昏,古,瘦,下一字便觉愁重十分,最精妙之处在马之前下一‘瘦’字,妙在欲写人之瘦而偏不写人,由写马之瘦而衬出其人之瘦,其人之清贫。路途跋涉之艰辛,可想而知。
四《李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冯当世者》
宋代:苏轼
黄鹤楼前月满川,抱关老卒饥不眠。
夜闻三人笑语言,羽衣著屐响空山。
非鬼非人意其仙,石扉三叩声清圆。
洞中铿鈜落门关,缥缈入石如飞烟。
鸡鸣月落风驭还,迎拜稽首愿执鞭。
汝非其人骨腥膻,黄金乞得重莫肩。
持归包裹敝席毡,夜穿茅屋光射天。
里闾来观已变迁,似石非石铅非铅。
或取而有众愤喧,讼归有司今几年。
无功暴得喜欲颠,神人戏汝真可怜。
愿君为考然不然,此语可信冯公传。
这诗作者采用的是柏梁体,通篇押韵在 an,一韵到底,句句押韵,一气呵成。
这种诗每句七言,都押平声韵,全篇不换韵。柏梁体是七言诗的先河。据说汉武帝筑柏梁台,与群臣联句赋诗,句句用韵,所以这种诗称为柏梁体。
常态中,两句以上的诗歌多不句句押韵,原因是两句以上的诗歌句句押韵,会语音重复过于频繁,操作不当,易有滑稽搞笑之感。加之全是平声押韵,缺乏抑扬顿挫之感,所以这种诗歌在唐宋也找不出几首,大概这就是流行不起来的原因吧。
下面是网上搜集没找到出处的全韵五言或七言律诗,对仗很工整,修辞也不错,观阅欣赏一下
一离怨
不见不念不相忆,
一城一人一相思。
花开花落花飞去,
恨山恨水恨别离。
二初醒
拂叶晓风残
透帘秋雨寒。
凝眉问长天,
北雁可曾还?
三秋至
闲花落尽已是秋,
夕阳斜照瘦水流。
红霞如豆相思愁,
寒蝉初啼月似钩。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近古时期的则有元散曲,句句押韵。元散曲通常谐趣丛生、俚俗欢愉,句句押韵。此诗句句押韵在“a”。
这首曲子的题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秋士易感,是中国文坛古老的传统。自屈原的《离骚》起一直延续到现在。
作者用“枯,老,昏,古,瘦,下一字便觉愁重十分,最精妙之处在马之前下一‘瘦’字,妙在欲写人之瘦而偏不写人,由写马之瘦而衬出其人之瘦,其人之清贫。路途跋涉之艰辛,可想而知。
四《李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冯当世者》
宋代:苏轼
黄鹤楼前月满川,抱关老卒饥不眠。
夜闻三人笑语言,羽衣著屐响空山。
非鬼非人意其仙,石扉三叩声清圆。
洞中铿鈜落门关,缥缈入石如飞烟。
鸡鸣月落风驭还,迎拜稽首愿执鞭。
汝非其人骨腥膻,黄金乞得重莫肩。
持归包裹敝席毡,夜穿茅屋光射天。
里闾来观已变迁,似石非石铅非铅。
或取而有众愤喧,讼归有司今几年。
无功暴得喜欲颠,神人戏汝真可怜。
愿君为考然不然,此语可信冯公传。
这诗作者采用的是柏梁体,通篇押韵在 an,一韵到底,句句押韵,一气呵成。
这种诗每句七言,都押平声韵,全篇不换韵。柏梁体是七言诗的先河。据说汉武帝筑柏梁台,与群臣联句赋诗,句句用韵,所以这种诗称为柏梁体。
常态中,两句以上的诗歌多不句句押韵,原因是两句以上的诗歌句句押韵,会语音重复过于频繁,操作不当,易有滑稽搞笑之感。加之全是平声押韵,缺乏抑扬顿挫之感,所以这种诗歌在唐宋也找不出几首,大概这就是流行不起来的原因吧。
下面是网上搜集没找到出处的全韵五言或七言律诗,对仗很工整,修辞也不错,观阅欣赏一下
一离怨
不见不念不相忆,
一城一人一相思。
花开花落花飞去,
恨山恨水恨别离。
二初醒
拂叶晓风残
透帘秋雨寒。
凝眉问长天,
北雁可曾还?
三秋至
闲花落尽已是秋,
夕阳斜照瘦水流。
红霞如豆相思愁,
寒蝉初啼月似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