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水母群覆盖海面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巨大水母群覆盖海面 巨大水母群覆盖海面
近日有消息报道乌克兰巨大水母群覆盖海面。该事引起了很多网友的热议,大家还发现这些水母是成群的覆盖在海面,因此很多人都有很好奇为什么会巨大水母群覆盖海面,这代表着什么呢,接下来大家就和有图有真相小编一起了解看看~乌克兰巨大水母群覆盖海面
日前,乌克兰东南部扎波里齐亚,一群人在亚速海划船时,遇到大量水母漂浮在海面上。密密麻麻一大片,划船的人必须拿桨拨开水母才能前进。报道称,该地是水母栖息地,但今年水母的数量比往常多很多。
报道称,在乌克兰东南部扎波里齐亚,一群年轻人在亚速海划船时,遇到大量水母漂浮在海面上。虽然该地是水母栖息地,但今年水母的数量比往常多很多。
视频中可以看出,水母个头和餐盘差不多大小,密密麻麻一大片,由于船只周围被水母群包围,划船的人必须拿船桨拨开水母才能行进。
据了解,水母是水生环境中重要的浮游生物,是一种非常漂亮的水生动物。它的身体外形就像一把透明伞,伞状体的直径有大有小,大水母的伞状体直径可达2米。伞状体边缘长有一些须状的触手,有的触手可长达20-30米。
无论是热带的水域、温带的水域、浅水区、约百米深的海洋,甚至是淡水区都有水母的影踪。水母早在六亿五千万年前就存在了,它们的出现甚至比恐龙还早。全世界的水域中有超过250余种的水母,它们分布于全球各地的水域里。
据相关报道显示,由于近年来全球变暖导致水母泛滥成灾。海洋气温上升1℃-2℃,对于水母没有丝毫伤害,但是对水母的天敌海龟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此外,过度捕捞和含毒性药物的过量排放,也是造成水母泛滥成灾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人类过度捕捞海洋鱼类,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平衡,也使得水母等水生软体动物和有害藻类植物大量繁殖。
浏阳道吾山天湖现桃花水母
8月14日傍晚,网友“哦豁姐”在道吾山山顶的天湖里,发现水面以下有大量白色、半透明状的东西,“一收一缩,一直在动,起码有一两百个。”平静的湖水里突然出现这么多没见过的活物,着实吓了她一跳。
“水母?”但她很快又否定了自己的第一感觉,“水母不是只有海里才有的吗?”当“哦豁姐”和同行的朋友分享起这一发现时,对方表示完全没看到并质疑是水泡。
虽然很小,但模样和动态分明像缩小版的水母,它们到底是啥?为了证明自己的判断,“哦豁姐”用套了防水壳的手机拍了一段视频,“只拍到了一只,实在是不敢靠近这些不明生物。”
回家后,“哦豁姐”立即到网上搜索,发现这种生活在淡水里的小小精灵,有个好听的名字——桃花水母,是我国唯一的淡水水母。
8月15日、16日,她连着两天再去拍摄。“知道这种水母无毒,胆子就大了一些。”她找了一处桃花水母多的水域拍了一段一分多钟的视频,同一个镜头里,多达十几只。这些小水母有四五瓣桃花分布的触角状部位,有节奏地朝中间收缩,带动半透明的伞体一开一合,灵动悠然,很是飘逸。
视频通过抖音平台传播后,引发了关注。“哦豁姐”表示,希望大家一起保护桃花水母和其生存的水体环境,让精灵们自由生长,“毕竟,浏阳环境好,才能让这种美好持续。”
“有桃花水母的地方水质都是极好的”
有资料显示,桃花水母属于濒危物种,已有6.5亿年生存历史,活体罕见,极难制成标本,有“水中大熊猫”之称,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它对水环境的要求特别高,水质不能有任何污染。
查阅媒体报道,近年来,长沙石燕湖、尖山湖、松雅湖等多地陆续发现过桃花水母。不过,这些地方都有外部输入水源,但1958年兴修的天湖位于道吾山山顶,海拔546米,除了雨水和高山流下来的山泉,再无其他输入性水源。天湖里的桃花水母是从哪来的?难道是原生物种?为何此前没发现过?
昨天上午,记者把“哦豁姐”拍的视频发给市农业农村局水产渔政管理站副站长吴宗耀,他仔细查看后,判断“是桃花水母,濒危物种”。
吴宗耀解释,环境直接影响桃花水母的生长形态,一般情况下,它以水螅体的形态出现,因体态较小,肉眼难以发现。在水质、温度等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才变成水母,一年当中只出现几周或稍长一点的时间。
吴宗耀认为,可能是水库放鱼时,随着鱼水从外部输入的。不过,这也只是猜测,他这种审慎的态度不无理由。
廖伏初表示,淡水里的水母非常少,一般都属于桃花水母,但对于其起源,没有深入研究过。他也证实,水螅体和水母是桃花水母生长过程中两个不同阶段的状态,以水母形态出现的时间并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