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聊聊邮票的前世今生 邮票的起源(2)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罗兰希尔
希尔于1837年2月22日出版了一本叫《邮政改革—其重要性与现实性》的小册子,建议取消邮件免费特权,在英国本土邮件重量只有低于0.6盎司一律只收1便士的改革方案,并且由寄件人预付邮资,还提出用一种印刷精美的邮政用品来预付邮资。
有人就问当时邮资政策是什么?免费特权又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取消特权?
早期邮资是使用递进邮资制邮资的多少是由路途的远近和纸张的数量决定的,费用是由收件人来支付的,邮程在15英里之内收费4便士;20英里内收费5便士;300英里内收13便士。据记载从爱尔兰到伦敦的费用就相当于普通铁路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可谓是非常的昂贵,普通的平民根本负担不起。
由于邮递费用的昂贵,别说普通人,就连国会的议员都承担不起,之后国家出台政策,决定议员可享有免费邮件。结果国会议员们大肆的将特权赠送亲朋好友,最后竟然导致邮政部门的亏损,据统计,国会议员的邮件竟然占到了邮寄总数的百分之七十。民间也想出了诸如做记号拒收等众多方法逃避邮费。
1835年罗兰希尔受不列颠政府的委托对邮政进行改革。1839年7月22日,希尔的邮政改革才在下议院通过。8月17日,该方案获得了维多利亚女王的通过,决定自1840年1月10日正式实行。1840年3月,第一批邮票240个邮票模版制作完成,4月15日开机印刷,并于同年5月1日正式发行,并且在5月6日生效。 因为其面值1便士且用黑色油墨印刷,所以收藏家称之为黑便士。这是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邮票图为19mmX23mm,无铭记,无齿孔,有女王的肖像有背胶,有小皇冠水印,邮票的票面上印有,邮资及一便士二便士英文字样
世界首款邮票“黑便士”
邮票的设计于1839年9月6日向全国公开征集标签,在收到的2600多封应征图案中,5位作者的4份作品获奖。罗兰希尔根据这4份作品,以威廉维恩所作的维多利亚女王肖像的纪念章作原画。面值1便士的邮票是黑底的,2便士面值的则是蓝底。亨利科巴为之制作雕版,而印刷工作则由珀金斯,培根珀斯印刷厂承担。早期的黑便士邮票有个不足的地方,就是因为它是黑的,所以所盖的黑色印章容易被洗掉,从而可以重复使用。为此,之后的1便士邮票改用红色印刷,1841年2月10日,红便士宣告诞生了。
“红便士”
之后其他国家将这一发明推广开来,巴西是英国之后第一个发行邮票的国家,第一张邮票是在1843年发行的,之后是瑞士。美国也在1847年发行了邮票。随后的的几十年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拥有了自己的邮票。我们中国也不例外,清光绪四年六月 公元 1878年7月开始发行第一套邮票。
其实邮票的雏形早已出现,早在1653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把在巴黎地区开办邮政的物权给了维拉叶。维拉叶在巴黎建立了小邮局,还在街道设立了信箱,每天收取和投递信件。维拉叶采用的是一种名为邮资付讫证的标签,给出信件的用户。寄信人把邮资付讫证套在或贴在信封上,写上寄信日期,把信件放入信箱。邮局收取信件以后便把邮资付讫证撕毁,然后把信件投送给收信人。这种邮资付讫证的标签,可以说是邮票最早的雏形。
中国的邮票历史
1878年清德宗光绪四年清政府在天津、上海、北京、烟台和营口开始试办邮政,7月29日中国的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发行。最初的五处邮政机构,隶属于海关内,邮票则是由上海海关造册印制,印制以龙为图案的一套3枚邮票发行,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金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 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 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 桔黄色,寄挂号邮资。因为是由清朝政府海关最初发行,集邮界习惯称为海关大龙,也简称为大龙邮票。清朝政府邮票多用龙做图案,这是因为龙 是皇权的象征,体现了至高无上的权威。
希尔于1837年2月22日出版了一本叫《邮政改革—其重要性与现实性》的小册子,建议取消邮件免费特权,在英国本土邮件重量只有低于0.6盎司一律只收1便士的改革方案,并且由寄件人预付邮资,还提出用一种印刷精美的邮政用品来预付邮资。
有人就问当时邮资政策是什么?免费特权又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取消特权?
早期邮资是使用递进邮资制邮资的多少是由路途的远近和纸张的数量决定的,费用是由收件人来支付的,邮程在15英里之内收费4便士;20英里内收费5便士;300英里内收13便士。据记载从爱尔兰到伦敦的费用就相当于普通铁路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可谓是非常的昂贵,普通的平民根本负担不起。
由于邮递费用的昂贵,别说普通人,就连国会的议员都承担不起,之后国家出台政策,决定议员可享有免费邮件。结果国会议员们大肆的将特权赠送亲朋好友,最后竟然导致邮政部门的亏损,据统计,国会议员的邮件竟然占到了邮寄总数的百分之七十。民间也想出了诸如做记号拒收等众多方法逃避邮费。
1835年罗兰希尔受不列颠政府的委托对邮政进行改革。1839年7月22日,希尔的邮政改革才在下议院通过。8月17日,该方案获得了维多利亚女王的通过,决定自1840年1月10日正式实行。1840年3月,第一批邮票240个邮票模版制作完成,4月15日开机印刷,并于同年5月1日正式发行,并且在5月6日生效。 因为其面值1便士且用黑色油墨印刷,所以收藏家称之为黑便士。这是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邮票图为19mmX23mm,无铭记,无齿孔,有女王的肖像有背胶,有小皇冠水印,邮票的票面上印有,邮资及一便士二便士英文字样
世界首款邮票“黑便士”
邮票的设计于1839年9月6日向全国公开征集标签,在收到的2600多封应征图案中,5位作者的4份作品获奖。罗兰希尔根据这4份作品,以威廉维恩所作的维多利亚女王肖像的纪念章作原画。面值1便士的邮票是黑底的,2便士面值的则是蓝底。亨利科巴为之制作雕版,而印刷工作则由珀金斯,培根珀斯印刷厂承担。早期的黑便士邮票有个不足的地方,就是因为它是黑的,所以所盖的黑色印章容易被洗掉,从而可以重复使用。为此,之后的1便士邮票改用红色印刷,1841年2月10日,红便士宣告诞生了。
“红便士”
之后其他国家将这一发明推广开来,巴西是英国之后第一个发行邮票的国家,第一张邮票是在1843年发行的,之后是瑞士。美国也在1847年发行了邮票。随后的的几十年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拥有了自己的邮票。我们中国也不例外,清光绪四年六月 公元 1878年7月开始发行第一套邮票。
其实邮票的雏形早已出现,早在1653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把在巴黎地区开办邮政的物权给了维拉叶。维拉叶在巴黎建立了小邮局,还在街道设立了信箱,每天收取和投递信件。维拉叶采用的是一种名为邮资付讫证的标签,给出信件的用户。寄信人把邮资付讫证套在或贴在信封上,写上寄信日期,把信件放入信箱。邮局收取信件以后便把邮资付讫证撕毁,然后把信件投送给收信人。这种邮资付讫证的标签,可以说是邮票最早的雏形。
中国的邮票历史
1878年清德宗光绪四年清政府在天津、上海、北京、烟台和营口开始试办邮政,7月29日中国的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发行。最初的五处邮政机构,隶属于海关内,邮票则是由上海海关造册印制,印制以龙为图案的一套3枚邮票发行,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金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 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 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 桔黄色,寄挂号邮资。因为是由清朝政府海关最初发行,集邮界习惯称为海关大龙,也简称为大龙邮票。清朝政府邮票多用龙做图案,这是因为龙 是皇权的象征,体现了至高无上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