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杂谈趣闻

沙特阿拉伯的中国女人生存现状(2)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倒是我们的苏丹司机对这顿中餐吃得津津有味。最初,他对我们每个人手中都有一双的筷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学着我们的样子夹菜,尽管服务员特意为他准备了刀叉。可是不管他怎么努力,菜都夹不起来,看他的手法,和使用刀叉时并无二致,根本无法让两根筷子配合得游刃有余。最后,我看到他用两根筷子叉起一个馒头加到自己的碟子里,这是他这顿饭使用筷子唯一的战果,然后又用刀切开,用叉送到嘴里。在十多种各色中国菜肴面前,你才知道用来吃西餐的工具刀叉和勺子很难有效发挥,只见放弃使用筷子的苏丹司机,用刀叉也是吃得手忙脚乱,满嘴是油。中国的筷子文化,对于外国人来说,既神秘高深,又难以一蹴而就,要想熟练使用,恐怕非要下些苦功夫不可。
此前多次听人说,沙特人对中国人非常友好,这次的杰纳第利亚遗产文化节中国主宾国活动让在场的中国人都深有体会。因为下午的开幕式活动,沙特国民卫队司令米特阿卜亲王、中国文化部长蔡武、驻沙特大使李成文都将参加,所以安保检查也较为严格。
可是当苏丹司机拉着我们通过检查岗时,才发现车辆没有通行证,司机向国民卫队士兵说明情况,士兵向车里仔细望了望,看都是黄皮肤的中国人,就放行了,中国人的面孔就是通行证。而在第二天我们乘车到距离利雅得八九十公里的红沙漠体验沙漠文化时,通过边防站,士兵看到满车都是中国人,就放行了。
而在场馆内外,维持秩序的安保人员对中国人也较为宽容。在沙特的很多地方,特别是政府部门和军警机关,拍照是一大禁忌,据说曾经有中国文化部的官员在拍摄一座像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政府大楼时被抓进警局一天。我们乘车行走在路上时,每当经过政府机关,司机也会提醒不要拍照。可是这次活动中,拍照则相对自由,即便是王储的车队、国民卫队的装甲车,也没有禁止中国记者拍照,只是在有人试图为士兵拍特写的时候,被提醒不可以。
拍摄沙特妇女除外,沙特人并不排斥拍照,只要你提前征得他们的同意,拍沙特的成年男子和儿童都不是问题,在当地人休闲的地方,很多沙特孩子一看到有人拿着相机准备拍他们,就赶紧摆好了pose,甚至还有的孩子会嫉妒拍别人多拍自己少。我在场馆外闲逛时,有一名沙特男子主动走过来要和我合影留念,我猜想他们看到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中国人,和我们曾经偶尔才能看到外国人的时候是一样的心情吧,便没有拒绝。合影后,他又伸出右手和我握手致谢。在沙特,一切的社交行为都要使用右手,因为他们认为左手是不洁的,不能用来递送物品,更不能接触食物。

沙特阿拉伯的中国女人生存现状


据说米特阿卜亲王对这次活动非常满意,他在中国馆参观时,吃了艾窝窝,喝了中国茶,在画卷上题字留念,还接收了不少中国参展单位赠送的工艺品。据我观察,在场的沙特人员均对远道而来的中国文化兴味浓厚,不断地拍照留念,还有沙特人问 jacky chan成龙什么时候来,成龙是这次活动中国馆的名誉馆长,只可惜这次没有到来。当然,在这里展示的工艺品也好,饮食文化也罢,都算是比较精致的,即便是在国内也不是随便到哪里见到。在品尝了厨子舍的艾窝窝后,我开玩笑说,以前吃得艾窝窝都不是这个味儿的啊,看来我还没真的吃过艾窝窝,我们这么一夸,把主人乐的合不拢嘴,连说这皮到馅都是他自己亲手做的,是流传五百年的祖传秘方。
到了晚上,负责警卫的两名士兵告诉我们,他们的王储参加这次活动很高兴,所以他们也很高兴,我不知道他们高兴是因为王储高兴了,还是他们自己对这次活动更感兴趣,还是二者兼有。他们还向我们连说了三声谢谢,还表示一定会加强警戒,保证我们的安全。其实,这两天的亲身感受是,在利雅得并不像我们预想的那样不便和令人不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