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民恶搞的十大神兽盘点(6)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梼杌原本只是令人害怕厌恶的恶人,根据《左传》文公十八年记载: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左传》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梼杌是北方天帝颛顼的儿子,它还有名字叫做傲狠、难训,由这几个名字里,也可大略推知它的作为了。和穷奇一样,梼杌后来也成了四凶之一。这个不可教训的恶人死后最终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兽。
东方朔在《神异经西荒经》记载: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一名傲狠,一名难训。已然是一派怪异扭曲的形象,与其说是魔兽不如说是生化实验失败核泄漏的产物。现在被用来比喻顽固不化、态度凶恶的人。
梼杌,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猛兽
NO6、獬豸 xizh
獬豸,也称解廌或解豸,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上古神兽,古代神判与神裁思想下产生的著名神兽,又被称为法兽。根据《论衡》和《淮南子修务篇》的说法,它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样貌大致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发,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有一只独角,俗称独角兽。据传角断者即死,有被见到长有双翼,但多数没有翅膀。
传说獬豸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对不诚实不忠厚的人就会用角抵触。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独角兽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会将罪该万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帝尧的刑官皋陶曾饲有獬豸,凡遇疑难不决之事,悉着獬豸裁决,均准确无误。所以在古代,獬豸就成了执法公正的化身。后世常将普通羊饲养在神庙,用来代替獬豸。
獬豸与法的不解之结,可从古代法字的结构得到解答。古体的法字写作灋,而廌即为獬豸,廌法二字合为一体,取其公正不阿之意,所以从水,取法平如水之意。
作为中国传统法律的象征,獬豸一直受到历朝的推崇。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楚文王曾获一獬豸,照其形制成冠戴于头上,于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国成为时尚。秦代执法御史带着这种冠,汉承秦制也概莫能外。到了东汉时期,皋陶像与獬豸图成了衙门中不可缺少饰品,而獬豸冠则被冠以法冠之名,执法官也因此被称为獬豸,这种习尚一直延续下来。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监察司法官员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绣有獬豸图案的补服。
显然,獬豸形象是蒙昧时代以神判法的遗迹。
NO7、犼 hǒu
犼,俗称为望天吼,朝天吼,传说是龙王的儿子,有守望习惯。据《偃曝馀谈》记载,犼形如兔,两耳尖长,仅长尺余。狮畏之,盖犼溺着体即腐。但人仍一般叫它石狮,常立于华表和房顶。华表柱顶之蹬龙(即朝天吼)对天咆哮,被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
据说犼是一种极有灵性的动物,它每天蹲在华表上密切关注皇帝的行踪。两只面南而座的犼是专门守候皇帝出巡的,每当皇帝久出不归,荒淫作乐时,它们就会呼唤皇帝:国君快回来料理国事吧,我们盼望你回来,眼睛都快望穿了。于是人们称这两只犼为望君归。位于城楼后华表上的两只面北而座的犼则是监视皇帝在宫中的举动的,如果皇帝久居宫中,不理政事,它们便会催促皇帝:国君快出宫体察民情吧,不要总呆在宫中享乐,我们盼望你出来,眼睛都快望穿了。于是人们称这两只犼为望君出。
《述异记》中描写的是,犼乃是以龙为食,相传是麒麟的祖宗。《述异记》中记载:东海有兽名犼,能食龙脑,腾空上下,鸷猛异常。每与龙斗,口中喷火数丈,龙辄不胜。康熙二十五年夏间,平阳县有犼从海中逐龙至空中,斗三日夜,人见三蛟二龙,合斗一犼,杀一龙二蛟,犼亦随毙,俱堕山谷。其中一物,长一二丈,形类马,有鳞鬣。死后,鳞鬣中犹焰起火光丈余,盖即犼也。
犼似乎还和僵尸有关系。中国的僵尸一般分为6级,最可怕的一种僵尸,应该说它已不再是尸,而是魔王,拥有着与神叫阵的恐怖力量,数千年甚至万年的道行。相传华夏大地只出现过一个这样的魔王,千年前它被观音菩萨收服为坐骑,赐名为犼。
NO8、重明鸟
重明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鸟。据晋代王嘉《拾遗记》记载,尧在位七十年,有积支之国,献明鸟,一名双睛,言又眼在目。状如鸡,鸣似凤。解落毛羽,用肉翅而飞。此鸟两目都有两个眼珠,所以叫作重明鸟,亦叫重睛鸟。
它的气力很大,能够搏逐猛兽,能辟除猛兽妖物等灾害。或一年来数次,或数年都不来。国人都全洒扫门户,以留重明。如重明鸟未到的时候,人们就刻一个木头的重明鸟,或用铜铸重明鸟放在门户,或者在门窗上画重明鸟,吓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来。
古代神话中还有鸡是重明鸟变形的说法。旧时新年风俗,贴画鸡于门窗上,实即重明鸟之遗意。因重明鸟模样类似鸡,以后就逐步改为画鸡或剪窗花贴在门窗上,也即成为后世剪纸艺术的源头。我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时报晓,是信德。所以人们不但在过年时剪鸡,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为鸡日。晋朝人著的《玄中记》里说当太阳刚刚升起,第一道阳光照到这株大树上时,天鸡就啼鸣了。它一啼,天下的鸡就跟着叫起来了。所以春节所剪的鸡,其实就是象征着天鸡。
东方朔在《神异经西荒经》记载: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一名傲狠,一名难训。已然是一派怪异扭曲的形象,与其说是魔兽不如说是生化实验失败核泄漏的产物。现在被用来比喻顽固不化、态度凶恶的人。
梼杌,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猛兽
NO6、獬豸 xizh
獬豸,也称解廌或解豸,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上古神兽,古代神判与神裁思想下产生的著名神兽,又被称为法兽。根据《论衡》和《淮南子修务篇》的说法,它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样貌大致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发,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有一只独角,俗称独角兽。据传角断者即死,有被见到长有双翼,但多数没有翅膀。
传说獬豸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对不诚实不忠厚的人就会用角抵触。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独角兽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会将罪该万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帝尧的刑官皋陶曾饲有獬豸,凡遇疑难不决之事,悉着獬豸裁决,均准确无误。所以在古代,獬豸就成了执法公正的化身。后世常将普通羊饲养在神庙,用来代替獬豸。
獬豸与法的不解之结,可从古代法字的结构得到解答。古体的法字写作灋,而廌即为獬豸,廌法二字合为一体,取其公正不阿之意,所以从水,取法平如水之意。
作为中国传统法律的象征,獬豸一直受到历朝的推崇。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楚文王曾获一獬豸,照其形制成冠戴于头上,于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国成为时尚。秦代执法御史带着这种冠,汉承秦制也概莫能外。到了东汉时期,皋陶像与獬豸图成了衙门中不可缺少饰品,而獬豸冠则被冠以法冠之名,执法官也因此被称为獬豸,这种习尚一直延续下来。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监察司法官员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绣有獬豸图案的补服。
显然,獬豸形象是蒙昧时代以神判法的遗迹。
NO7、犼 hǒu
犼,俗称为望天吼,朝天吼,传说是龙王的儿子,有守望习惯。据《偃曝馀谈》记载,犼形如兔,两耳尖长,仅长尺余。狮畏之,盖犼溺着体即腐。但人仍一般叫它石狮,常立于华表和房顶。华表柱顶之蹬龙(即朝天吼)对天咆哮,被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
据说犼是一种极有灵性的动物,它每天蹲在华表上密切关注皇帝的行踪。两只面南而座的犼是专门守候皇帝出巡的,每当皇帝久出不归,荒淫作乐时,它们就会呼唤皇帝:国君快回来料理国事吧,我们盼望你回来,眼睛都快望穿了。于是人们称这两只犼为望君归。位于城楼后华表上的两只面北而座的犼则是监视皇帝在宫中的举动的,如果皇帝久居宫中,不理政事,它们便会催促皇帝:国君快出宫体察民情吧,不要总呆在宫中享乐,我们盼望你出来,眼睛都快望穿了。于是人们称这两只犼为望君出。
《述异记》中描写的是,犼乃是以龙为食,相传是麒麟的祖宗。《述异记》中记载:东海有兽名犼,能食龙脑,腾空上下,鸷猛异常。每与龙斗,口中喷火数丈,龙辄不胜。康熙二十五年夏间,平阳县有犼从海中逐龙至空中,斗三日夜,人见三蛟二龙,合斗一犼,杀一龙二蛟,犼亦随毙,俱堕山谷。其中一物,长一二丈,形类马,有鳞鬣。死后,鳞鬣中犹焰起火光丈余,盖即犼也。
犼似乎还和僵尸有关系。中国的僵尸一般分为6级,最可怕的一种僵尸,应该说它已不再是尸,而是魔王,拥有着与神叫阵的恐怖力量,数千年甚至万年的道行。相传华夏大地只出现过一个这样的魔王,千年前它被观音菩萨收服为坐骑,赐名为犼。
NO8、重明鸟
重明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鸟。据晋代王嘉《拾遗记》记载,尧在位七十年,有积支之国,献明鸟,一名双睛,言又眼在目。状如鸡,鸣似凤。解落毛羽,用肉翅而飞。此鸟两目都有两个眼珠,所以叫作重明鸟,亦叫重睛鸟。
它的气力很大,能够搏逐猛兽,能辟除猛兽妖物等灾害。或一年来数次,或数年都不来。国人都全洒扫门户,以留重明。如重明鸟未到的时候,人们就刻一个木头的重明鸟,或用铜铸重明鸟放在门户,或者在门窗上画重明鸟,吓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来。
古代神话中还有鸡是重明鸟变形的说法。旧时新年风俗,贴画鸡于门窗上,实即重明鸟之遗意。因重明鸟模样类似鸡,以后就逐步改为画鸡或剪窗花贴在门窗上,也即成为后世剪纸艺术的源头。我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时报晓,是信德。所以人们不但在过年时剪鸡,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为鸡日。晋朝人著的《玄中记》里说当太阳刚刚升起,第一道阳光照到这株大树上时,天鸡就啼鸣了。它一啼,天下的鸡就跟着叫起来了。所以春节所剪的鸡,其实就是象征着天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