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高俅最后是怎么死的?(4)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其次,高俅这个人有一个好处,就是对有恩于他的故人不忘报答,之前有刘仲武在边关对他的提携,之后他与刘仲武家一直保持密切关系,刘仲武在政和五年(1115 年)打了败仗,但他的仕途却没有受到影响,因为有高俅在朝中替他说了好话,刘仲武死后,高俅又极力向徽宗推荐其子刘锜担任大将。
蔡京等残酷迫害苏轼及其家属,同为一殿权臣的高俅对苏轼一家并未落井下石,而是伸出了援手,史载,他不忘苏氏,每其子弟入都,则给养恤甚勤,颇为时人赞许。
再者,高俅与当时权倾朝野的大奸臣童贯、蔡京等也非一党。
靖康元年(1126 年),徽宗得知金军渡过黄河后,便连夜仓皇逃往东南避难,《靖康要录》记载徽宗南逃到了泗州后,童贯、高俅也赶到与之会合,一时间又组成了一个徽宗的亲信小班子。
不久,童贯与高俅发生冲突,童贯护从徽宗等人继续南下,而把高俅留在了泗州,后高俅以生病为由,回到了开封。
史书记载,当时随从徽宗皇帝的童贯等六贼后来都被宋钦宗处死并枭首,恰恰是因为高俅提前离开了江南,没有参与当时徽宗集团与钦宗集团的斗争,乱世之秋,他的下场比童贯、蔡攸(蔡京长子)等人幸运,倒也并非偶然。
宋江起义的时间在宣和元年(1119 年)到宣和三年,起义地区在太行山以及山东、江苏省北部一带,镇压宋江起义军的不是高俅,而是北宋一代名将张叔夜,张叔夜当时任海州(今连云港市)知州,和同时期的蔡京、童贯相比,高俅也没有参与征讨方腊起义军,没有参与蔡京、童贯等联金灭辽的错误决策。
高俅的历史结局是于1126年病死于开封,盖棺论定,时人对他的评价是大节无亏,总体上尚算是一个好人。
蔡京等残酷迫害苏轼及其家属,同为一殿权臣的高俅对苏轼一家并未落井下石,而是伸出了援手,史载,他不忘苏氏,每其子弟入都,则给养恤甚勤,颇为时人赞许。
再者,高俅与当时权倾朝野的大奸臣童贯、蔡京等也非一党。
靖康元年(1126 年),徽宗得知金军渡过黄河后,便连夜仓皇逃往东南避难,《靖康要录》记载徽宗南逃到了泗州后,童贯、高俅也赶到与之会合,一时间又组成了一个徽宗的亲信小班子。
不久,童贯与高俅发生冲突,童贯护从徽宗等人继续南下,而把高俅留在了泗州,后高俅以生病为由,回到了开封。
史书记载,当时随从徽宗皇帝的童贯等六贼后来都被宋钦宗处死并枭首,恰恰是因为高俅提前离开了江南,没有参与当时徽宗集团与钦宗集团的斗争,乱世之秋,他的下场比童贯、蔡攸(蔡京长子)等人幸运,倒也并非偶然。
宋江起义的时间在宣和元年(1119 年)到宣和三年,起义地区在太行山以及山东、江苏省北部一带,镇压宋江起义军的不是高俅,而是北宋一代名将张叔夜,张叔夜当时任海州(今连云港市)知州,和同时期的蔡京、童贯相比,高俅也没有参与征讨方腊起义军,没有参与蔡京、童贯等联金灭辽的错误决策。
高俅的历史结局是于1126年病死于开封,盖棺论定,时人对他的评价是大节无亏,总体上尚算是一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