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而非什么意思?似是而非典故出处介绍(3)
2022-04-23 来源:文库网
如今大家都认为孙权只求三足鼎立,不想与我们一起共同讨伐曹魏,这个看法看起来有道理但实际上却是错误的。为什么呢?因为他的才智和实力不如曹魏,所以才依托长江自保。孙权无法越过长江北上,就像曹魏无法渡过汉水进攻我们一样,并非实力有余,而是不愿意承担沉重的代价。
如果我们派兵征讨曹魏,东吴既可以同时出兵与曹魏发生大规模战争,也可以发动小规模战事,掳掠曹魏百姓,扩大自己的地盘。即便他们按兵不动,和我们友好相处,我们北伐的时候也不会有后顾之忧,而曹魏也不敢调动黄河以南的军队来到西北对付我军。这对我们的好处已经很大了孙权僭越称帝的罪名,我们还是不公开指责较为妥当。”于是,蜀汉便派遣卫尉陈震前往东吴祝贺。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便是诸葛亮口中的“似是而非”,意为是指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论衡》中的“世多似是而非,虚伪类真,故杜伯、庄子义之语,往往而存。”
坚持与东吴联盟,是诸葛亮外交思想的核心。他这么做的目的非常明显,就是利用东吴的力量牵制曹魏,进一步分散曹魏的军力,为北伐的胜利创造条件。故此,他才会建议群臣不要对孙权称帝采取抵制甚至反目的态度。不过,从诸葛亮的这番话也可以看出,对于孙权称帝,诸葛亮的内心深处是非常抵触的,只是因为蜀汉利益的需要而不得不做出的抉择。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曹魏被消灭之后,诸葛亮一定会以此为借口,向东吴展开全面战争。
如果我们派兵征讨曹魏,东吴既可以同时出兵与曹魏发生大规模战争,也可以发动小规模战事,掳掠曹魏百姓,扩大自己的地盘。即便他们按兵不动,和我们友好相处,我们北伐的时候也不会有后顾之忧,而曹魏也不敢调动黄河以南的军队来到西北对付我军。这对我们的好处已经很大了孙权僭越称帝的罪名,我们还是不公开指责较为妥当。”于是,蜀汉便派遣卫尉陈震前往东吴祝贺。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便是诸葛亮口中的“似是而非”,意为是指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论衡》中的“世多似是而非,虚伪类真,故杜伯、庄子义之语,往往而存。”
坚持与东吴联盟,是诸葛亮外交思想的核心。他这么做的目的非常明显,就是利用东吴的力量牵制曹魏,进一步分散曹魏的军力,为北伐的胜利创造条件。故此,他才会建议群臣不要对孙权称帝采取抵制甚至反目的态度。不过,从诸葛亮的这番话也可以看出,对于孙权称帝,诸葛亮的内心深处是非常抵触的,只是因为蜀汉利益的需要而不得不做出的抉择。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曹魏被消灭之后,诸葛亮一定会以此为借口,向东吴展开全面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