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颠覆秦国是为了报仇吗?这么说有没有依据?(2)
2022-04-23 来源:文库网
这种说法,据他自己说出自《史记索隐》,影响颇大,连郭沫若先生主编的《中国史稿》第二册中“秦末社会矛盾的激化”章节中也引用了这个观点,认为“赵高原是赵国远支宗室外的后代,因其父犯罪被处宫刑,当了宦官……骗取了秦始皇的信任。”
尽管对赵翼的这一观点,不少学者并不认同,因为查遍今本《史记》三家注中“索隐”部分,并无这种内容。但是这却导致在后世的一些文学作品和评论中,不乏对赵高的溢美之论,认为赵高是一个真正的复仇之雄!古人就有很多诗在赞美赵高,就连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屈大均也写下了这样的诗:“可怜百万死秦孤,只有赵高能雪耻。赵高生长赵王家,泪洒长平作血死。报赵尽倾秦县郡,报韩只得博浪沙。”
其实赵高复仇之论是缺乏历史根据的无稽之谈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赵高的身世,赵高根本不是什么赵国人,更不是什么赵国的公子。有关赵高身世的史料甚少,《史记》蒙恬列传曰:“赵高者,诸赵疏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这条材料,是人们现今发现的了解赵高身世的唯一史料。
“诸赵”的“赵”字实际是指姓氏,而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赵国。赵国的国君姓赵氏,但是秦国的国君也同样姓赵氏,例如《史记·秦本纪》最后一段总结性的指出秦国王室的姓氏称谓:“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即秦国与赵国同祖同宗,同姓同氏。按照先秦(包括秦朝)贵族礼制,男子用氏,女子用姓,所以名字叫赵高而不是嬴高(这也就揭示了正史中称秦始皇为赵政而不是嬴政的真实原因)。
尽管对赵翼的这一观点,不少学者并不认同,因为查遍今本《史记》三家注中“索隐”部分,并无这种内容。但是这却导致在后世的一些文学作品和评论中,不乏对赵高的溢美之论,认为赵高是一个真正的复仇之雄!古人就有很多诗在赞美赵高,就连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屈大均也写下了这样的诗:“可怜百万死秦孤,只有赵高能雪耻。赵高生长赵王家,泪洒长平作血死。报赵尽倾秦县郡,报韩只得博浪沙。”
其实赵高复仇之论是缺乏历史根据的无稽之谈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赵高的身世,赵高根本不是什么赵国人,更不是什么赵国的公子。有关赵高身世的史料甚少,《史记》蒙恬列传曰:“赵高者,诸赵疏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这条材料,是人们现今发现的了解赵高身世的唯一史料。
“诸赵”的“赵”字实际是指姓氏,而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赵国。赵国的国君姓赵氏,但是秦国的国君也同样姓赵氏,例如《史记·秦本纪》最后一段总结性的指出秦国王室的姓氏称谓:“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即秦国与赵国同祖同宗,同姓同氏。按照先秦(包括秦朝)贵族礼制,男子用氏,女子用姓,所以名字叫赵高而不是嬴高(这也就揭示了正史中称秦始皇为赵政而不是嬴政的真实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