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者诡道也什么意思?孙武道出军事基本法则(3)
2022-04-23 来源:文库网
其实,在《孙子兵法》之前,中国人有不少军事典籍,其中流传下来的一本叫《司马法》(残本,只存5篇),唐朝李靖认为是姜太公所作。学者考证认为,这是现存最古老的军事思想,比大名鼎鼎的《孙子兵法》还要古老。
《司马法》保存着春秋前期一些非常古典的作战原则,具有浓郁的贵族色彩,书中讲军礼的地方甚至超过兵法的部分,典型的三代兵法的化石。从书中记载的战争礼仪来看,春秋诸侯基本遵守,因此这本书的思想,应该属于“官方战争思想”,差不多得到周朝诸侯一致认可。
与《孙子兵法》不太相同的是,《司马法》突出仁义说教,进行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讨不义”、“诛有罪”,所以对能“安人”、“爱其民”和制止不义的战争,《司马法》持肯定态度,这就是所谓的“以战止战”观点。
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为正。正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不了同于中人,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
可见,《司马法》揭示了战争的实质是用非常的手段来解决政治问题。如果能够以战止战,那么就可以战。而战争最终的目的,其实就是“以仁为本、以义治之”。
值得一提的是,《司马法》中还有很多我们熟知的成语,比如“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等。
《司马法》保存着春秋前期一些非常古典的作战原则,具有浓郁的贵族色彩,书中讲军礼的地方甚至超过兵法的部分,典型的三代兵法的化石。从书中记载的战争礼仪来看,春秋诸侯基本遵守,因此这本书的思想,应该属于“官方战争思想”,差不多得到周朝诸侯一致认可。
与《孙子兵法》不太相同的是,《司马法》突出仁义说教,进行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讨不义”、“诛有罪”,所以对能“安人”、“爱其民”和制止不义的战争,《司马法》持肯定态度,这就是所谓的“以战止战”观点。
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为正。正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不了同于中人,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
可见,《司马法》揭示了战争的实质是用非常的手段来解决政治问题。如果能够以战止战,那么就可以战。而战争最终的目的,其实就是“以仁为本、以义治之”。
值得一提的是,《司马法》中还有很多我们熟知的成语,比如“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