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颖达曾对伉俪做出过解释说:“伉俪者,言是相敌之匹偶。”意思就是伉俪者,就是指身份相匹配的夫妻。在《左传·昭公二年》中也有详细的解释,据说晋平公的宠妾少姜死了,鲁昭公前往晋国吊唁。鲁昭公到达黄河边的时候,晋平公就连派人来说:“非伉俪也。请君无辱”。意思就是说宠妾并不是正妻,按照礼节不需要鲁昭公亲自来吊唁。

伉俪最早出自《左传·成公十一年》。据说声伯的母亲,本来是鲁宣公弟弟的妻子,但是因为不是明媒正娶,在生下声伯之后就被休了,然后就嫁给了管于奚。但是在生下一子一女之后就去世了,声伯的母亲就只好回来依靠大儿子。声伯是长子,就负担起了同母异父弟妹的事。在当时,同母异父的弟妹称“外弟”和“外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