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发现数百个石蝶到底是什么?杜力巴石蝶竟然和飞行器有关?(9)
2022-04-23 来源:文库网
谈到中国历史上的ufo目击事件,总能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极大兴趣。
众所周知,因为出于政治的需要,历代宫廷都设有观测天象的部门,也因此保留为数最多的观测文献。其中很多记载了类似ufo的目击事件。
公元前139年西汉武帝时期,「夏四月,有星如日,夜出.」这颗不同寻常的亮星,让人联想或许这就是一次ufo目击事件。
《晋书》记载,公元317年的一天,三个发强光物体在白天出现,景象壮观.特别是提到“左右两珥”表示此发光体不是圆形,而是左右侧突出如耳,正如我们所熟悉的飞碟外形轮廓。
明代文献,则记述了一次酷似组队飞行的ufo目击事件:明武宗正德年间,一个暮春黄昏,南方出现一颗青白色的流星,尾部托着光迹,起自东南,缓缓划过天际向西北飞行,紧随其后,有几颗小星起而跟随。
清代的新闻时事画刊《点石斋画报》一则报道,被誉为中国ufo观测史上最出色的一篇生动详实的UFO目击报告:一幅名为《赤焰腾空》的画,事发地点是1892年秋天的南京。朱雀桥上行人如云,皆在仰目天空,争相观看一团熠熠火焰。画家如此记载:‘九月二十八日晚间八点,金陵城南,忽见一球形如巨卵,色呈红色,飘荡半空,自西向东,其行甚缓。由于傍晚天空浮云遮蔽,天色昏暗。这红色球体,看的很是分明。当时围观的百姓不下数百人,大约一顿饭的功夫,红球渐行渐远,直至消失。有人说这是流星过境,但有人反驳说,流星通常转瞬即逝。而这红色的球自近而远,自有而无,持续时间很长,不可能是流星。有的说是儿童放天灯,但是当时的风向是向西北吹的,而此球却是逆风而行,向东飞去,显然不是天灯。人群众说纷芸,莫衷一是。
众所周知,因为出于政治的需要,历代宫廷都设有观测天象的部门,也因此保留为数最多的观测文献。其中很多记载了类似ufo的目击事件。
公元前139年西汉武帝时期,「夏四月,有星如日,夜出.」这颗不同寻常的亮星,让人联想或许这就是一次ufo目击事件。
《晋书》记载,公元317年的一天,三个发强光物体在白天出现,景象壮观.特别是提到“左右两珥”表示此发光体不是圆形,而是左右侧突出如耳,正如我们所熟悉的飞碟外形轮廓。
明代文献,则记述了一次酷似组队飞行的ufo目击事件:明武宗正德年间,一个暮春黄昏,南方出现一颗青白色的流星,尾部托着光迹,起自东南,缓缓划过天际向西北飞行,紧随其后,有几颗小星起而跟随。
清代的新闻时事画刊《点石斋画报》一则报道,被誉为中国ufo观测史上最出色的一篇生动详实的UFO目击报告:一幅名为《赤焰腾空》的画,事发地点是1892年秋天的南京。朱雀桥上行人如云,皆在仰目天空,争相观看一团熠熠火焰。画家如此记载:‘九月二十八日晚间八点,金陵城南,忽见一球形如巨卵,色呈红色,飘荡半空,自西向东,其行甚缓。由于傍晚天空浮云遮蔽,天色昏暗。这红色球体,看的很是分明。当时围观的百姓不下数百人,大约一顿饭的功夫,红球渐行渐远,直至消失。有人说这是流星过境,但有人反驳说,流星通常转瞬即逝。而这红色的球自近而远,自有而无,持续时间很长,不可能是流星。有的说是儿童放天灯,但是当时的风向是向西北吹的,而此球却是逆风而行,向东飞去,显然不是天灯。人群众说纷芸,莫衷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