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从学生到社会人——写给所有处于转型期阵痛的娃(3)

2023-05-15 来源:文库网
我在大学的时候也曾经和杨斌(我男人)描述过我希望的所谓“生活”,大致和杜拉拉的场景差不多,然后被杨斌批评,不切实际。哈哈,人都总有幼稚的过程,人没有开始生活永远不知道生活是什么。
现在又有很多快毕业正在找工作的孩子们,虽然没有具体地描绘他们所向往的生活,但是大致能够看到那样的影子:一份体面的工作,一份不错的收入。职业规划大多是像在人人或者其他求职网站上流行的那些帖子上的牛人一样,考个证,出个国(能留当然就不回来了),然后去四大,去各种垄断行业,再不济去个快销也至少500强。
所以,听到很多孩子的说法是:“我是学广告的,我想投4A。”“我的专业虽然是什么,但是我想去外企,像宝洁啊,联合利华啊。外企是不是对英语要求很高?”“我到底出国读什么专业啊?我喜欢传播,但是在国外很难找工作啊?我想留外面不想回来了,但是我对金融一点兴趣都没有。”
每当我听到类似的话,有点不知道该说什么。我相信每个人在初入社会的时候都有憧憬,都有自己的想象。我也并不认为这些有什么问题。那天出差回来的路上,还和公司的创意副总监聊天,说起我们客户集团的大老板们的时候,他就说,这些个当年第一批高考出来的北大毕业生,这些当年最优秀的人才刚步入社会的时候应该也是意气风发想有一番作为的吧,现如今,看他们的那种多少带有一点防备的儒雅和平静,几经风霜出来的啊。

从学生到社会人——写给所有处于转型期阵痛的娃


我想说的倒不是现实和梦想的落差的问题,不仅仅是这个问题。我真正想说的是,我们都习惯于要去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社会普世价值所认可的“优秀”的人,而没有人真正关心,我们活着是为了“生活”,真正意义上的“生活”。这点和刚毕业还有理想是不冲突的,但问题就在于我们的“理想”过于单一化,至少在这么多年的教育体系与的社会环境的浸淫下,丧失了“理想”本来的样子,not really down to earth,这些“理想”很多时候脱离了“生活”的本位。
我觉得这个和我们几千年来的文化有关,和我们资源稀缺有关,和单向思维教育下培养起来的思维惯性有关,和我们的媒体环境和扭曲的社会价值观有关:一些表象被各种社会化媒体的蝴蝶效应所放大,而掩埋了我们真正的生活——嚣张的人有多嚣张,不幸的人是有多不幸。
一边是富二代70码,一边是清洁工救小悦悦;一边是00后圆桌上齐齐耍ipad,一边是宅男卖肝买iphone;一边是调侃苹果的“潘一千”;一边是吵着让父母在北京买房的16岁小博士。到处充斥着种种被放大了的社会百态,但就是没有人在真正关心过“生活”,究竟生活是怎样的?生活是在这些社会百态之下一个怎样的形状?(励志文章 )是在弱肉强食的社会环境下怎样的姿态?

从学生到社会人——写给所有处于转型期阵痛的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