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为了过好新的一年(2)
2023-05-15 来源:文库网
这并不是意味着放弃自己的追求,而是用更长远的眼光对待自己的追求。放宽心胸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不再因为一些小事而自寻烦恼,不自寻烦恼的人一定是快乐的人。快乐的第三个要素是保持身心健康,不要一头扎进学习和工作中再也出不来,或者被学习和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一小段时间的拼搏是可以的,但长年累月被学习和工作压倒,就是在和自己的生命和幸福开玩笑。我们可以慢慢拼,拼一辈子,让自己活得长一点,而没有必要像流星一样把自己一瞬间拼没了。要学会热爱大自然、热爱运动,每个星期抽出半天一天在大自然中走一走,呼吸新鲜空气,心情自然不同。徒步、爬山基本上都是不用花钱的运动,让自己在运动中变得神清气爽,学习和工作效率自然提高了。能做到以上几点,快乐地生活就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
我们成长并有所成就了吗?我们常常说成长比成熟更加重要,英文中也有一句话叫“Don’t grow old; please grow up”,意思是人不应该只是年龄增加,而应该成长起来。一个人的成长是没有止境的。一个人的成长包括了能力的成长、阅历的成长和智慧的成长。在自然界只有人是能够在身体衰退的时候,精神和能力还继续成长的,所以,我们常常说“活到老学到老”。也正是如此,人生才充满乐趣和惊喜,我们总能发现新的领域并且从学习中得到乐趣。善于成长的人总是那种对于生命充满热情和渴望的人,即使在困顿之中,他也知道未来有着各种不可知的机会在等待他。成长的人每天或每年关心的问题不是自己的工资增加了多少,不是别人比自己多了一辆车或者一套房子,而是自己能力和智慧的增加,因为物质的增加并不意味着能力的增加,而和别人比较财富也并不能使自己成长得更快。
当然,这并不是意味着成长的人不食人间烟火,而是他们更加懂得如何长久地把精神上的丰富和物质上的丰富结合起来。
成长是一种心态,当我们拥有一种积极向上、充满好奇的探索精神时,我们便拥有了成长的土壤和种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创造成就感来激励自己。成就感并不是奋斗一辈子到了步履蹒跚时才能体会到的感受,也不是像大家想的那样获得了诺贝尔奖或成就了惊天动地的伟业才有成就感。成就感存在于每天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兴奋剂。当熄灯之时我们感到一天有所收获时,我们就会觉得一天没有白过,同时期待明天的来临。一个不期待明天的人一定是没有把今天过好的人。每一天过好了,就能过好一辈子;每一天有所收获,一生就是大的收获。
我能做到让周围的人喜欢我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先问自己另一个问题:“我对周围的人很好吗?”“善有善报”决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宗教的信条,而是实实在在对自己有好处的处世哲学。人最终都是为了自己过得更好,但方法错误可能会导致完全相反的结果。有人只要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先占先得,自以为精明,结果背后失去了无数看不见的机会,日子反倒过得不好;有人明白“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的道理,懂得“只有你过得比我好,我才能过得更好”,结果把日子过得妥帖顺当。人与人的关系是有弹性的,就像一个球一样,你扔出去的是什么球,弹回来的就是什么球,如果你扔出去的球上沾满了污点,弹回来的球就会把你自己弄脏。你如果在班级和宿舍里对同学真诚相待,就得到了一辈子的同学友情和兄弟情谊;
我们成长并有所成就了吗?我们常常说成长比成熟更加重要,英文中也有一句话叫“Don’t grow old; please grow up”,意思是人不应该只是年龄增加,而应该成长起来。一个人的成长是没有止境的。一个人的成长包括了能力的成长、阅历的成长和智慧的成长。在自然界只有人是能够在身体衰退的时候,精神和能力还继续成长的,所以,我们常常说“活到老学到老”。也正是如此,人生才充满乐趣和惊喜,我们总能发现新的领域并且从学习中得到乐趣。善于成长的人总是那种对于生命充满热情和渴望的人,即使在困顿之中,他也知道未来有着各种不可知的机会在等待他。成长的人每天或每年关心的问题不是自己的工资增加了多少,不是别人比自己多了一辆车或者一套房子,而是自己能力和智慧的增加,因为物质的增加并不意味着能力的增加,而和别人比较财富也并不能使自己成长得更快。
当然,这并不是意味着成长的人不食人间烟火,而是他们更加懂得如何长久地把精神上的丰富和物质上的丰富结合起来。
成长是一种心态,当我们拥有一种积极向上、充满好奇的探索精神时,我们便拥有了成长的土壤和种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创造成就感来激励自己。成就感并不是奋斗一辈子到了步履蹒跚时才能体会到的感受,也不是像大家想的那样获得了诺贝尔奖或成就了惊天动地的伟业才有成就感。成就感存在于每天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兴奋剂。当熄灯之时我们感到一天有所收获时,我们就会觉得一天没有白过,同时期待明天的来临。一个不期待明天的人一定是没有把今天过好的人。每一天过好了,就能过好一辈子;每一天有所收获,一生就是大的收获。
我能做到让周围的人喜欢我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先问自己另一个问题:“我对周围的人很好吗?”“善有善报”决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宗教的信条,而是实实在在对自己有好处的处世哲学。人最终都是为了自己过得更好,但方法错误可能会导致完全相反的结果。有人只要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先占先得,自以为精明,结果背后失去了无数看不见的机会,日子反倒过得不好;有人明白“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的道理,懂得“只有你过得比我好,我才能过得更好”,结果把日子过得妥帖顺当。人与人的关系是有弹性的,就像一个球一样,你扔出去的是什么球,弹回来的就是什么球,如果你扔出去的球上沾满了污点,弹回来的球就会把你自己弄脏。你如果在班级和宿舍里对同学真诚相待,就得到了一辈子的同学友情和兄弟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