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给未来的你(3)
2023-05-15 来源:文库网
当然,求知不能太功利。千万不要因为你的某个职业规划,就只去学那些“用得上、有帮助”的技能,而放弃那些你可能有兴趣或有天赋的领域。否则,你可能会错失心中真正喜爱的事情。乔布斯曾经说:“我们的人生面临各种选择,应该追随我们的心。”乔布斯还说:“你在憧憬未来时不可能将以前积累的点点滴滴串连起来,你只能在回顾过去时将它们串连起来。所以你必须相信,当前积累的点点滴滴,会在你未来的某一天串连起来。你必须相信某些东西——你的勇气、目的、生命、因缘等等——相信它们会串联起你的生命,这会让你更加自信地追随你的心,甚至,这会指引你不走寻常路,使你的生命与众不同。”
拿我自己来说,我上大学时选修的课程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选课前觉得可能有兴趣,上课后却发现非常枯燥,听得昏昏欲睡的课程,包括经济学、美国政治、美国政策、欧洲文学、欧美文学、艺术经典、音乐经典等等。但我一点都不后悔花时间选这些课,因为这样的尝试会让人生的选择更少些。通过尝试,多划掉些可能的选项,这有利于我们认清自己的真正方向。
第二类课程是上了几堂课、做了几次作业就爱不释手的课程。爱上一门课程的感觉特别好,这不可能第一次就撞上,我也是选了那么多自己不喜欢的课之后,才发现自己最喜欢的是计算机相关的课程。
第三类课程学的时候很感兴趣,但不知道以后有什么用。这没关系,就像乔布斯所说的,这都是人生中积累的点点滴滴,也许未来有一天,你会把这些点点滴滴串联起来。比如,当时我发现自己对哲学很有兴趣,但自己并不想做哲学家。虽然没有直接的用途,哲学类的课程还是教会了我如何思考,如何认识人生的价值,也成了我一生的指南针。我还学了中国文学和英语写作,这对我的专业也没有直接用途。但我这几年出了五本书,其中至少有两本非常畅销。如果没有学过中国文学、写作和哲学,很可能也不会有成为业余作家的李开复。另外,我学的中国近代史和国际关系等课程,也对我决定首次到中国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我当时那些选课的决定,并不是刻意做出的。当时就是想试一试。对于第一种课程,发现自己不喜欢,就直接丢掉;对于第二种课程,发现自己爱上了它,就马上去追随;对于第三种喜欢但没用的课程,那就先留着,以后总归会把它串联起来。
拿我自己来说,我上大学时选修的课程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选课前觉得可能有兴趣,上课后却发现非常枯燥,听得昏昏欲睡的课程,包括经济学、美国政治、美国政策、欧洲文学、欧美文学、艺术经典、音乐经典等等。但我一点都不后悔花时间选这些课,因为这样的尝试会让人生的选择更少些。通过尝试,多划掉些可能的选项,这有利于我们认清自己的真正方向。
第二类课程是上了几堂课、做了几次作业就爱不释手的课程。爱上一门课程的感觉特别好,这不可能第一次就撞上,我也是选了那么多自己不喜欢的课之后,才发现自己最喜欢的是计算机相关的课程。
第三类课程学的时候很感兴趣,但不知道以后有什么用。这没关系,就像乔布斯所说的,这都是人生中积累的点点滴滴,也许未来有一天,你会把这些点点滴滴串联起来。比如,当时我发现自己对哲学很有兴趣,但自己并不想做哲学家。虽然没有直接的用途,哲学类的课程还是教会了我如何思考,如何认识人生的价值,也成了我一生的指南针。我还学了中国文学和英语写作,这对我的专业也没有直接用途。但我这几年出了五本书,其中至少有两本非常畅销。如果没有学过中国文学、写作和哲学,很可能也不会有成为业余作家的李开复。另外,我学的中国近代史和国际关系等课程,也对我决定首次到中国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我当时那些选课的决定,并不是刻意做出的。当时就是想试一试。对于第一种课程,发现自己不喜欢,就直接丢掉;对于第二种课程,发现自己爱上了它,就马上去追随;对于第三种喜欢但没用的课程,那就先留着,以后总归会把它串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