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纯如:用生命照亮人类的历史(4)
2023-05-15 来源:文库网
段老回忆说,“她当时很瘦弱,明显不能适夏季火炉南京的天气,但她每天的工作时间仍然超过10小时,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寻访、翻阅资料。由于不会读、写中文,她对我提出的著书意见也很尊重,令我十分感动。很快,我们就由工作关系变为很好的朋友。她回国后,我们还经常通信。记得那时,她告诉我她最崇拜的人是曾在南京大屠杀中保护了很多妇女免遭日军蹂躏的沃特林女士。没想到,9年后,她竟选择了与沃特林同样的方式来结束生命。”
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张纯如最大的收获便是使中国人民找到了“中国的辛德勒”——约翰·拉贝先生,找到了拉贝详细记录南京大屠杀的日记。今天,详细记录了五百多起惨案的《拉贝日记》已经被翻译成中、英、日各种文字,保存在德、日、美、中等国档案馆里,成为历史的见证。当时,纯如在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有关拉贝的一些文献资料,她还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拉贝的一位外孙女莱因哈特还活着,并与莱因哈特取得了联系,这才知道,拉贝有一封写给希特勒的关于日军暴行的报告,并且还有一本关于日军暴行的日记。在《南京暴行》一书中人们可以看到,日军在南京大肆屠杀、强暴妇女时,连担任南京纳粹党主席的拉贝也无法忍受,他带着二十多位外国人士成立了南京安全区,挥舞纳粹的?畚字臂章作为护身符,拯救了25万南京居民。
回到德国后,拉贝向希特勒递交了一份报告,期望德国能够施压促使日本改变对中国的政策,结果却遭到盖世太保逮捕审讯,严令他在这个问题上保持沉默。二战结束后,拉贝又因为纳粹的身份受到盟军的审判,失去了工作,生活困顿不堪。虽然南京人民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为他集资寄去大量食品,但拉贝很快就在1950年去世了。纯如曾说:“当我打电话告诉父亲拉贝的故事,并给他念一段拉贝的日记时,我父亲感动得眼泪都流出来了,称拉贝是个英雄。”
纯如发现的不只是《拉贝日记》,还有一份重要的史料:《沃特林日记》。20世纪30年代,明妮·沃特林女士担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院长和教育系主任,身后留下了一部日记,其中详细记载了她亲身经历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以及此后数年间日军在南京实施殖民统治的情况。由于保护了大量南京妇女免受日本侵略军的蹂躏,沃特林女士一直为南京市民所铭记,也是纯如最为崇拜的人。不过,这些日记却在美国耶鲁大学特藏室里沉睡多年。纯如走了,但她发现的《拉贝日记》、《沃特林日记》与《南京暴行》一道,都成为向世界人民昭示侵华日军南京暴行的铁证。
三
众所周知,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背景是非常复杂的,在这部极为严肃的著作震惊美国和整个世界的同时,也必然引起了某些无端质疑和粗暴指责,特别是对于不少不愿正视历史的日本人而言,张如的书无疑是“公然挑衅”。在这种情形下,《南京暴行》一也让张纯如成为积极参与维护抗日战争史实的社会活动家,以及抨击日本掩盖历史可耻行径的斗士。她经常应美国一些社团的邀请发表演讲,敦促日本政府反省史,汲取历史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张纯如最大的收获便是使中国人民找到了“中国的辛德勒”——约翰·拉贝先生,找到了拉贝详细记录南京大屠杀的日记。今天,详细记录了五百多起惨案的《拉贝日记》已经被翻译成中、英、日各种文字,保存在德、日、美、中等国档案馆里,成为历史的见证。当时,纯如在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有关拉贝的一些文献资料,她还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拉贝的一位外孙女莱因哈特还活着,并与莱因哈特取得了联系,这才知道,拉贝有一封写给希特勒的关于日军暴行的报告,并且还有一本关于日军暴行的日记。在《南京暴行》一书中人们可以看到,日军在南京大肆屠杀、强暴妇女时,连担任南京纳粹党主席的拉贝也无法忍受,他带着二十多位外国人士成立了南京安全区,挥舞纳粹的?畚字臂章作为护身符,拯救了25万南京居民。
回到德国后,拉贝向希特勒递交了一份报告,期望德国能够施压促使日本改变对中国的政策,结果却遭到盖世太保逮捕审讯,严令他在这个问题上保持沉默。二战结束后,拉贝又因为纳粹的身份受到盟军的审判,失去了工作,生活困顿不堪。虽然南京人民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为他集资寄去大量食品,但拉贝很快就在1950年去世了。纯如曾说:“当我打电话告诉父亲拉贝的故事,并给他念一段拉贝的日记时,我父亲感动得眼泪都流出来了,称拉贝是个英雄。”
纯如发现的不只是《拉贝日记》,还有一份重要的史料:《沃特林日记》。20世纪30年代,明妮·沃特林女士担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院长和教育系主任,身后留下了一部日记,其中详细记载了她亲身经历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以及此后数年间日军在南京实施殖民统治的情况。由于保护了大量南京妇女免受日本侵略军的蹂躏,沃特林女士一直为南京市民所铭记,也是纯如最为崇拜的人。不过,这些日记却在美国耶鲁大学特藏室里沉睡多年。纯如走了,但她发现的《拉贝日记》、《沃特林日记》与《南京暴行》一道,都成为向世界人民昭示侵华日军南京暴行的铁证。
三
众所周知,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背景是非常复杂的,在这部极为严肃的著作震惊美国和整个世界的同时,也必然引起了某些无端质疑和粗暴指责,特别是对于不少不愿正视历史的日本人而言,张如的书无疑是“公然挑衅”。在这种情形下,《南京暴行》一也让张纯如成为积极参与维护抗日战争史实的社会活动家,以及抨击日本掩盖历史可耻行径的斗士。她经常应美国一些社团的邀请发表演讲,敦促日本政府反省史,汲取历史教训,以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