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 树 余 影(2)
2023-05-15 来源:文库网
我们祖坟位于村南自家的“祖田”内,爷爷的老爷爷在此“立穴”,延续至父亲坟头已有五辈。据零散的记载和传说,爷爷的老爷爷生于清道光末年,幼好学,咸丰10年童试入县学,同治初年入府学文庠生,功名不取,后谋一“教谕”候缺。这资历,现在估计也就“高中大专”的文化、“从八正九”的级别。可在那个封建落后的年代,这点水平也很“了不起”,无论讲学论道、书帖礼仪,还是诉讼咨询、息事宁人,方圆百里,常有“二人抬”迎送者。为激励后人,这位老祖宗临终嘱在其墓旁植枣树一株,意为“早树”,期望他的后代子孙勤学好耕,尚书尚礼,混出一个庄户大家该有尊荣。
至于挪回院中的这株枣树,究竟是否就是那棵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老枣树无从所考,但肯定地说与之有关,因为根系于此!
一件平常的事物,一旦附上某种情感色彩,它就有了超出本身的拓展内涵,甚至产生异乎寻常的影响力:据说,这位老祖宗的儿、孙两代,谨遵先辈遗训,矢志立业“早树”,勤稼穑、严教子、广交往、赈乡邻,不吝劳苦,锲而不怠,到父亲的爷爷,这个家庭已兴至良田几百亩和本县城有名的字号“文德和”!在给后代留下物质财富的同时,还留下一笔激励后人的精神财富:“礼仪早树克勤克俭,书香传家唯耕唯读”。
宣统初年,我的爷爷英年早逝,父亲一下生就没见过他的父亲,当时奶奶只有22岁,侍老将幼,立志守节,年复一年,先是抱着、后是领着、再后是指派父亲到茔地上坟燎草,给枣树埋肥浇水。生活中这位奶奶更算得上“三八红旗手”:一双小脚,严、慈一身,里、外两面,靠着她一如既往的信念和坚毅,把百亩田产和一个大家打理得有井有条,有吃有余,其作其行,当地远近无不举指称赞,享年七十三岁,无疾而终。她老人家的一生,给家族后人留下一座不知多么厚重的“无字牌碑”!
母亲的大半生是伴着辛苦渡过的。当年我们这个家庭人口多、负担重,再加上60年代前后国家恶化的经济形势,解决生存危机是人人面临最现实的问题。父亲和几个哥哥先后出去闯关东,家里的母亲带着我和姐姐一天一天地往前捱。母亲很能吃苦,有一个坚韧要强的身板;有三种特殊的谋生手段:“织花布”、“做皮活”和“剪纸”。另外,如果说为什么能熬过那几年最艰难的岁月,院中的这棵枣树和房前屋后的两片野苋菜着实功不可没——每当树上挂枣和苋菜成棵的时节到来,全家人就像又抓住了一把救命草。有年春天,姐姐在河套寻来一兜野菜,煮熟吃后全家三口呕吐不止,想来是不知中了什么毒。
至于挪回院中的这株枣树,究竟是否就是那棵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老枣树无从所考,但肯定地说与之有关,因为根系于此!
一件平常的事物,一旦附上某种情感色彩,它就有了超出本身的拓展内涵,甚至产生异乎寻常的影响力:据说,这位老祖宗的儿、孙两代,谨遵先辈遗训,矢志立业“早树”,勤稼穑、严教子、广交往、赈乡邻,不吝劳苦,锲而不怠,到父亲的爷爷,这个家庭已兴至良田几百亩和本县城有名的字号“文德和”!在给后代留下物质财富的同时,还留下一笔激励后人的精神财富:“礼仪早树克勤克俭,书香传家唯耕唯读”。
宣统初年,我的爷爷英年早逝,父亲一下生就没见过他的父亲,当时奶奶只有22岁,侍老将幼,立志守节,年复一年,先是抱着、后是领着、再后是指派父亲到茔地上坟燎草,给枣树埋肥浇水。生活中这位奶奶更算得上“三八红旗手”:一双小脚,严、慈一身,里、外两面,靠着她一如既往的信念和坚毅,把百亩田产和一个大家打理得有井有条,有吃有余,其作其行,当地远近无不举指称赞,享年七十三岁,无疾而终。她老人家的一生,给家族后人留下一座不知多么厚重的“无字牌碑”!
母亲的大半生是伴着辛苦渡过的。当年我们这个家庭人口多、负担重,再加上60年代前后国家恶化的经济形势,解决生存危机是人人面临最现实的问题。父亲和几个哥哥先后出去闯关东,家里的母亲带着我和姐姐一天一天地往前捱。母亲很能吃苦,有一个坚韧要强的身板;有三种特殊的谋生手段:“织花布”、“做皮活”和“剪纸”。另外,如果说为什么能熬过那几年最艰难的岁月,院中的这棵枣树和房前屋后的两片野苋菜着实功不可没——每当树上挂枣和苋菜成棵的时节到来,全家人就像又抓住了一把救命草。有年春天,姐姐在河套寻来一兜野菜,煮熟吃后全家三口呕吐不止,想来是不知中了什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