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遍地雨声(2)

2023-05-15 来源:文库网
        雨声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究竟代表了多少人的心声,我不得而知,因为它太深奥了,在这种古老的声音面前,我们只能寄托我们的遐思。 “夜阑卧听”是一种壮志凌云的豪情;清明的细雨纷纷是对先人的哀悼;南朝楼台的烟雨更是对历史无情的悲情诉控;那位撑着伞的如花一样的姑娘是否仍旧在悠长的雨巷徘徊呢?……这样的雨声总是掺杂着诗人们挥之不去的忧愁和哀思,传递出一种苍茫、哀痛和无尽的伤感。
        诗人们似乎更喜欢将自己悲天悯人的情怀与纷纷的细雨联系起来,似乎这样才能折射他们的人生境界,这样才能契合他们的诗意人生,但这样的人生无疑是不完整的,生命的全部不仅仅就是有这些组成,生命活力和张力一样可以通过雨声表现得淋漓尽致。当怒吼的雷声铺天盖地席卷而来时,细密的雨丝这时也变得粗暴起来,其实,雨有时本来就是这样汪洋恣肆、一倾惊天的。它们气势如虹的敲打着大地,声声如鞭,滴滴如锤,一如横扫千军般的霸王无可阻挡,显示出了生命的阳刚之气、喷薄活力。
       雨声在古老的历史长河中不仅仅被诗人们永世传诵。其实,最关心也最会听雨的当属广大普通的老百姓。“雨声发喘,河水涨满”、“久晴鹊噪雨,久雨鹊噪晴”、“久雨冷风扫,天晴定可靠”……这些通俗易懂的谚语都是我们普通的劳苦大众对于听雨得到的最实际的“科研成果”。如若天下不下雨或天总下雨会怎样,渐成长势的庄稼无水可饮或饮水过多而颗粒无收,那时饥肠辘辘的文人雅士可能就没有那份闲情雅致继续听雨了。显然,最懂雨的不是知识有多么渊博的人,而是最普通的庄稼老百姓,他们听雨、懂雨更会爱惜雨,谁说农人们精密而仔细的灌溉不是对雨的爱护呢。

遍地雨声


       千百年来,雨声未变,变得却是不断转换的人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雨声敲打的,除去岁月的回响,还有对年华一去不复返的痛惜和欲说还休的惆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