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震后记(2)
2023-05-15 来源:文库网
女儿由妻子照顾,我守护颤颤巍巍的老父,目前只能如此静观其变。灾民缺水喝,更缺眼泪流。除十分必要外,请慢唱赞歌。各种传媒要对灾民负责,一次次强余震,深感老天爷余怒未消。统一报道与实际灾情甚有出入,而且如利剑悬头的巨大隐患几乎未提。深恐天灾后的人祸,产生于向大众报导的许多所谓巧合,甚至辟谣中。一边是人为的反复灌输平安,一边是老天的不断警示危险,终日终夜提心吊胆。该留就留,要走就走的宿命观,令人有些坦然。大灾难是死生大考验,能够舍生忘死的救人,首先已经拯救了自己的灵魂。只有人能救人,心能救心。深信人性的光辉,最终会迎来老天的笑脸!众志成城,感觉是一句历史言,会成为万众向往的城。一方受灾,八方关爱,先连成一体,再重建家园!
二零零八年五月十八日,记于成都。
大地震后记 (三)
全国哀悼日,电视首次预报,有六至七级左右强余震。大多数人都露宿街边,在可信度高的政府建筑物前,密密麻麻的睡倒一大遍。夜晚,月圆而朦胧,好象比以往平静。感觉最危急的事情已不再是余震,而是在非常危险的震区和极端异常的天气下,可能发生的疫情。还有越来越临近,人类对灾难承受的心理极限,一时又不知如何化解悲痛和焦急,所积蓄的巨大情绪风暴。电视播出的感人情节,与整体形式相比,已经显得不痛不痒。哀悼日,全国统一行动,力量无穷!哀悼逝去的亡魂,抚慰活着的心灵。传统形式,可能会非常有效的化解部份当前的巨难。写首小诗,寄哀思。<<全国哀悼日>>:身体虽逝去,灵魂仍徘徊。七日已无言,下半旗致哀!
二零零八年五月二十日,记于成都。
大地震后记 (四)
从大地震开始,照料父亲的起居饮食八日八夜,又忧心一直露宿在公园的妻女。终于,妻子打电话叫我送些食物去。买好熟食,煮好茶,提着沉沉两口袋东西,匆忙赶到公园。夜晚,公园的人比白天多,到处搭满大大小小的帐篷,人们排着长队上卫生间。“左邻右舍”分享着我带去的“美食”,立刻成为主角的妻子,脸上笑开了花。女儿和同龄的伙伴,吃了一点东西,就又跑去玩。玩累了回来,躺下后很快入睡。周围的人,也先后进入梦乡,我和妻子还躺在音乐广场上轻轻说话。直到凌晨,风吹雨淋才有了避难的感觉。次日,去购买随身背包,口杯干粮等物,准备长期抗灾。电视开始轻轻提到,堰塞湖、防疫情、抚心灵等,最急切的事情。全国哀悼三日,圣火传递停止,总体比较平静。夜行,忽闻栀子花香,对心灵的震动比余震强。
二零零八年五月二十二日,记于成都。
大地震后记 (五)
现在,唱悲歌无益,唱赞歌不妥。要唱起生命颂歌,要唱响民族壮歌!大地震震开地球天灵,随后醍醐灌顶。今夏最难过,深秋不用愁。领袖领唱,军队打节拍,人民大合唱,大灾难中开始大复兴!仍闻贪污救灾重建款的杂音,他们抓到手的是即将到期兑现的血债。大地震能震开大山,却也震不开一些人的良心。学校最先垮塌,最先重建,这样就完事了吗?众多丧失独生子女的父母痛不欲生,并不象电视画面那样平静。学校与政府建筑标准就有天壤之别吗?比唐山更大的地震之前,就没有任何先兆吗?这些真相,必将大白天下。不祥的预感,铺天盖地的传媒会把救灾报导提前结束,为下一步的事情做宣传。开什么会能比人命重要,敬请决策者千万慎思!大灾难中的生命很脆弱,是善良的本性使人坚强。坚强的生命,会成为民族的脊粱。某位年轻将军,不顾丧子之痛,仍具先锋之勇。亲率突击队冒死冲锋救人,真乃大将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