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父亲的打工生涯(2)

2023-05-15 来源:文库网
父亲每年便赶在夏忙之前回家,在农村最忙的时候在家里待上一个月,而过年的时候,家里就只有母亲、奶奶和我们三个孩子了,父亲照例是不回来的,一是车票难买,二是嫌费钱。那些年我们过了一个又一个没有父亲在家的年,直到后来农业机械化普及开来,父亲再不用夏忙的时候回来,年夜饭的餐桌上,总算能看到父亲的影子了。父母均是初中毕业,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这在当年那个电话并不普及的年代为他们的联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那时候一封信要寄好久才能到,等收到回信,又是好久。儿时的记忆中,母亲收到父亲的来信后,很仔细地读又很仔细地回信,家里的许多事务,都是在父母的纸笔中商定和解决的。有几次母亲写信的时候,我也给父亲写了封信一起寄去,令我感动的是,父亲并没有忽略我的感受,他在给母亲回信的时候,会单独回一封信给我,言词之中充满了鼓励,让青春躁动的我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
后来电话逐渐普及,父母的信件往来才大大减少,再后来家里也装了电话,父母之间就再也不写信了。遗憾的是父母均没有保存信件的习惯,那些当年承载了家庭温暖的信件一封也找不到了,如果那些信留到现在,绝对是件宝贝。父亲的打工生涯一直平平淡淡,没有什么波澜,和别人不同的是,父亲在外十几年,一直是在同一个工厂里,他没有看到我们三个孩子是如何长大的,但他却是看着老板的两个孩子长大的。成了老员工也有好处,虽然工资不见得和他的付出成正比,但老板对他总算还好,别人也很尊敬他,用他的话来说,到了这个年纪,也就知足了。我参加工作后曾在广东出差一年,去过父亲打工的地方,回来后我就哭了,因为我实在不能想象,父亲在那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下是如何度过了一年又一年的。父亲曾经跟母亲开玩笑,说他感觉自己上班就跟坐牢一样,每天一睁眼就是重复着同样的工作,下班以后也无处可去,时间久了,自然会烦。

父亲的打工生涯


何况父亲的住宿条件挺差,我实在不能想象每年过完年他远去打工的时候,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如今我和弟弟也在外面工作,我们爷仨不在家,家里就只剩下母亲与妹妹相伴,弟弟的工作地点离父亲不算太远,放长假的时候还能过去看看,总算不再是一年只见一次了,可惜我调离了广东,回老家的机会较多,但见父亲与弟弟,也只有一年一次。今年春节还没有过完弟弟就要回去上班,我们一家人送到门外,母亲说了句让所有人差点掉眼泪的话:“再见到你又得一年以后了”。打工的日子是苦的,工作累,生活也累,漂泊异乡,很难找到几个知心朋友。与好友家人沟通,仅能通过电话或者网络,毕竟见不了面,有些话说起来还是费劲,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句话,“异地恋就像是手机里养了一只电子宠物”,我除了苦笑还是苦笑,因为我曾经有一段十分美好的爱情,就是因为这个而葬送的。
在网上查了一下,“打工”一词是这样定义的:一,受雇于人,替别人工作;二,离乡背井到外地、外省工作;三,包括体力工作和文职工作,但多指从事比较劳累、每天工作时间比较长、收入不高的体力工作;四,一般来说,指从事不太稳定,不属于铁饭碗的工作;五,往往带有寄人篱下、忍气吞声、忍受低收入、长工时工作的特点。父亲是打工者,弟弟也是打工者,我虽然有大学本科毕业的头衔,但学校既不出名,也就算不得什么,何况我虽在国企,却属于劳务派遣制,和我整天对别人说的单位其实没有任何关系,我最多也只算是个稍好一点的打工者:环境好一些,待遇好一些,保障好一些。从狭义上讲,打工确如网上定义的那样,但从广义上来说,即使那些坐在办公室里敲着代码的白领,也能算在打工者之列。多数人都在为别人打工,成为老板的毕竟是少数,而打工者的目的都一样——让自己过得好些,让家人过得好些。

父亲的打工生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