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喜欢把火撒在亲人身上?(2)
2023-05-15 来源:文库网
你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做什么样的事,都会影响亲人的情绪,反过来也会影响到你自己的情绪。西方心理学家曾经采用大五人格问卷对夫妻双方的亲密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支配性和低随和性的丈夫比任何其他性格特征更能很好的预测妻子愤怒情绪的唤起和对婚姻的不满。因此,容易对亲人“发火”,同双方的性格特征是分不开的。 二、不同的人际情境,不同的行为选择 与容易向亲人“发火”相对应的往往是对外人“谦逊有礼”,想必大多数人会用“在外面”和“在家里”做区分,而这指向的恰恰是不同的人际交互情境。在中国的文化中,“君子慎独”是一条至高的标准,一个人是怎么样的,最真实的反应在于他独处的时候是怎么样的。
曾提到过荣格的人格面具,这就是“在外面”,我们都戴着面具在与别人交往,我们选择了面具,同时也受锢于面具,如同至尊宝选择戴上金箍变成法力无边的孙大圣,他亦将受制于金箍,走上取经的道路。同样的,在《爸爸去哪儿》的节目中,记得田亮说过一句话“我要做一个慈祥的爸爸”,这就是他在摄像机前戴上的面具,然后可以发现好几次他忍着脾气耐心教导小森碟,就是因为这是“在外面”。 虽然在亲人之间也会存在着隐私,但是亲人间的交互情境是最接近“独处”时那真实的自己的。家一般都会被比作温馨的港湾,是一个可以放下所有防备,所有猜忌,可以摘下面具的地方,因此“在家里”的环境下,与亲人的相处过程中,我们往往有什么情绪便会直接地表达出来,同“在外面”相比而言,少了一个“该不该”或者“能不能”的理智分析过程。
并且“在家里”给予我们一种安全的心理感知,因此,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我们反而很容易将“在外面”积累的负面情绪带到家里,随便找一个理由宣泄出来。 三、因为我跟你亲,所以你必须懂我 所谓人和人之间的交往,说到底是信息之间的流动,上述内容讲了信息流通中的两端的人和所处的情境,还有最后一点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主要指的是基于不同的交互情境下,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发生的扭曲。 不妨简单做个例证吧,以“昨天老王家闺女结婚,那个小伙子据说年薪二十多万呢!”为例,如果这句话是任何一个你的同事跟你说的,你会简单的回一句“嗯,挺不错的”,嚼舌的话你还会多问一句“他是做什么的啊”。如果这句话是你父母跟你说的时候呢,会有什么不同?
“你跟我说这个干嘛?我不就没对象,赚得也没别人多嘛”(当然这仅仅可能出现在适婚单身青年),当对话趋于这种节奏的时候,可想而知后面“发火”的概率急剧上升。 Why?如果要问原因,都是因为爱。想起一句歌词“没人分享,再多的成就都不圆满”,每个人都需要被肯定,都想要被认同,最希望的当然是来自那些我们最爱的人。因为他们是如此的重要,我是如此爱着他们,所以他们应该认同我,他们不能认为别人比我好,“任何的小石块都会让心起涟漪”,越是在乎,越是敏感,越是容易捕风捉影,也就越容易因为这些扭解的信息而发生争吵。 四、You are always gonna be my love 至于要如何走出这个怪圈,以下方式仅供参考:
曾提到过荣格的人格面具,这就是“在外面”,我们都戴着面具在与别人交往,我们选择了面具,同时也受锢于面具,如同至尊宝选择戴上金箍变成法力无边的孙大圣,他亦将受制于金箍,走上取经的道路。同样的,在《爸爸去哪儿》的节目中,记得田亮说过一句话“我要做一个慈祥的爸爸”,这就是他在摄像机前戴上的面具,然后可以发现好几次他忍着脾气耐心教导小森碟,就是因为这是“在外面”。 虽然在亲人之间也会存在着隐私,但是亲人间的交互情境是最接近“独处”时那真实的自己的。家一般都会被比作温馨的港湾,是一个可以放下所有防备,所有猜忌,可以摘下面具的地方,因此“在家里”的环境下,与亲人的相处过程中,我们往往有什么情绪便会直接地表达出来,同“在外面”相比而言,少了一个“该不该”或者“能不能”的理智分析过程。
并且“在家里”给予我们一种安全的心理感知,因此,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我们反而很容易将“在外面”积累的负面情绪带到家里,随便找一个理由宣泄出来。 三、因为我跟你亲,所以你必须懂我 所谓人和人之间的交往,说到底是信息之间的流动,上述内容讲了信息流通中的两端的人和所处的情境,还有最后一点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主要指的是基于不同的交互情境下,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发生的扭曲。 不妨简单做个例证吧,以“昨天老王家闺女结婚,那个小伙子据说年薪二十多万呢!”为例,如果这句话是任何一个你的同事跟你说的,你会简单的回一句“嗯,挺不错的”,嚼舌的话你还会多问一句“他是做什么的啊”。如果这句话是你父母跟你说的时候呢,会有什么不同?
“你跟我说这个干嘛?我不就没对象,赚得也没别人多嘛”(当然这仅仅可能出现在适婚单身青年),当对话趋于这种节奏的时候,可想而知后面“发火”的概率急剧上升。 Why?如果要问原因,都是因为爱。想起一句歌词“没人分享,再多的成就都不圆满”,每个人都需要被肯定,都想要被认同,最希望的当然是来自那些我们最爱的人。因为他们是如此的重要,我是如此爱着他们,所以他们应该认同我,他们不能认为别人比我好,“任何的小石块都会让心起涟漪”,越是在乎,越是敏感,越是容易捕风捉影,也就越容易因为这些扭解的信息而发生争吵。 四、You are always gonna be my love 至于要如何走出这个怪圈,以下方式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