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把眼前过得苟且,又如何到的了远方?(2)
2023-05-15 来源:文库网
与其说,是眼前的苟且让我们向往诗与远方;倒不如说,往往愈是向往诗与远方,愈容易忽略眼前,把当下的生活过得苟且。 而苟且是什么?只顾眼前,得过且过;敷衍了事。所以,苟且其实更多是一种态度。一种对生活妥协,对自己敷衍的态度。 不是眼前只有苟且,而是你选择了敷衍和将就。 大学时有一位前辈,她刚毕业的时候在公司附近租房。每次租房都要看很多,挑选自己喜欢的装修风格;实在找不到合意的,就会尽量改造,添置或者替换一些东西。 一直觉得她太挑太能折腾。后来去她家做过几次客。 午后暖洋洋的阳光里,窗明几净,就像她的人一样素雅舒服。大大的书架摆满了书,客厅里有苍翠的水生植物,阳台上有开得正盛的花。 她端出茶和点心。点心装在精致的碟子里,不同的茶配不同的茶杯。 即使总要搜刮上一打书装包里,每次却都舍不得离开。我想,这大概就是我梦想中家的样子。
前辈靠自己还暂时买不起房子,工作刚起步待遇上也不甚满意。但她会在周末上课学习,渐渐爱好成了技能,没过两年就换了更接近自己梦想的工作。在她的身上,我看不到丝毫苟且的影子。 我们看过了太多 “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不是”,看时觉得热血沸腾摩拳擦掌,想要改造自己的房子,再多看几个订阅号,转眼冲动就和文章一起沉没在了收藏夹里。网络时代,我们的记忆和冲动,大概只有那么短暂的几秒钟。 大概因为下意识觉得,过不久可能就要换房子住,以后肯定要买房子,所以当下多么糟糕,似乎都是可以忍受的。 就像即使做着不满意的工作,我们也总能用“明天会更美好”来麻醉自己,却生不出任何动力和勇气去改变。 对于远方,对于明天,对于一切尚未抵达的,我们总是有一种超乎常理的执念和向往。
高晓松说,“谁要觉得你眼前这点儿苟且就是你的人生,那你这一生就完了。生活就是诗和远方,能走多远走多远;走不远,一分钱没有,那么就读诗,诗就是你坐在这,它就是远方。” 可真的万水千山走遍的三毛却说,“人生又有多少场华丽在等着,不多的,不多的,即使旅行,也大半平凡岁月罢了。” 远方固然值得向往,但大多数的人生,却是由这一个个无法抵达远方的平凡日子组成的。 而且我所理解的“远方”不单单指空间上的,还有着一层理想生活的含义。 有人说,“世界上最悲惨的事,就是把爱好变成工作,把爱人讨作老婆。” 远方,梦想和爱好都是用来放在脑海里想象憧憬的。这种美好,恰恰是因为得不到才愈发显得美好。落到这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也极易变得枯燥。
但我愿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能越来越无限接近自己心中的“远方”。所以我要把爱好变成工作,与爱人结成夫妻。每天都跟自己爱的一切在一起。 如果说“六便士”是现实的苟且,那“月亮”就是高高在上的理想。我们总是习惯将其对立起来,可是却忘记了,我们一直有抬起头来看月亮的时间。 像那个前辈一样,在力所能及的范围把住所打理得整洁舒适; 周末约上好友,即使独自一人也没什么不好,去看看画展,去近郊游玩; 做不喜欢的工作之余,在自己的爱好上花点心思,说不定哪一天就能换一份喜欢的工作; …… 你是愿意把“远方”只放在想象中,让它保持着美好的模样,继续着苟且的生活;还是放弃敷衍,一步步向它靠近,哪怕冒着发现它并不美好的风险?
前辈靠自己还暂时买不起房子,工作刚起步待遇上也不甚满意。但她会在周末上课学习,渐渐爱好成了技能,没过两年就换了更接近自己梦想的工作。在她的身上,我看不到丝毫苟且的影子。 我们看过了太多 “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不是”,看时觉得热血沸腾摩拳擦掌,想要改造自己的房子,再多看几个订阅号,转眼冲动就和文章一起沉没在了收藏夹里。网络时代,我们的记忆和冲动,大概只有那么短暂的几秒钟。 大概因为下意识觉得,过不久可能就要换房子住,以后肯定要买房子,所以当下多么糟糕,似乎都是可以忍受的。 就像即使做着不满意的工作,我们也总能用“明天会更美好”来麻醉自己,却生不出任何动力和勇气去改变。 对于远方,对于明天,对于一切尚未抵达的,我们总是有一种超乎常理的执念和向往。
高晓松说,“谁要觉得你眼前这点儿苟且就是你的人生,那你这一生就完了。生活就是诗和远方,能走多远走多远;走不远,一分钱没有,那么就读诗,诗就是你坐在这,它就是远方。” 可真的万水千山走遍的三毛却说,“人生又有多少场华丽在等着,不多的,不多的,即使旅行,也大半平凡岁月罢了。” 远方固然值得向往,但大多数的人生,却是由这一个个无法抵达远方的平凡日子组成的。 而且我所理解的“远方”不单单指空间上的,还有着一层理想生活的含义。 有人说,“世界上最悲惨的事,就是把爱好变成工作,把爱人讨作老婆。” 远方,梦想和爱好都是用来放在脑海里想象憧憬的。这种美好,恰恰是因为得不到才愈发显得美好。落到这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也极易变得枯燥。
但我愿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能越来越无限接近自己心中的“远方”。所以我要把爱好变成工作,与爱人结成夫妻。每天都跟自己爱的一切在一起。 如果说“六便士”是现实的苟且,那“月亮”就是高高在上的理想。我们总是习惯将其对立起来,可是却忘记了,我们一直有抬起头来看月亮的时间。 像那个前辈一样,在力所能及的范围把住所打理得整洁舒适; 周末约上好友,即使独自一人也没什么不好,去看看画展,去近郊游玩; 做不喜欢的工作之余,在自己的爱好上花点心思,说不定哪一天就能换一份喜欢的工作; …… 你是愿意把“远方”只放在想象中,让它保持着美好的模样,继续着苟且的生活;还是放弃敷衍,一步步向它靠近,哪怕冒着发现它并不美好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