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善恶有无之间》(3)
2023-05-15 来源:文库网
南隐禅师微笑着说:“要知道‘无’是真理,你善待病人而不知其为善待,就会脱离生死挂虑。从忘我到无我,就是禅心显现了。”
一个人放弃责任,放弃爱心,怎么能入禅呢?只有参透了“无”的真谛,从有心到无心,从有我到无我,从有生到无生,那才是绝妙的禅境啊,只要懂得了这些,又何必去强调是有还是无呢?
光涌饱读诗书,聪明伶俐,虽不是出家之人却很喜欢参禅悟道。这天他去拜见久负盛名的仰山禅师。
仰山看到光涌前来,劈头就问:“你到这儿来干什么?”
光涌回答:“我来看望您老,给您请安!”
仰山就问:“既然是来问候我的,那你看到我没有?”
“看到了。”光涌不假思索。
仰山接着又问:“你看我像不像驴?”
光涌回答:“您不像驴,可是也不像佛!”
仰山接着问他:“既不像驴,又不像佛,那像什么呢?”
光涌反问道:“为什么您非要像个什么呢?何况这像驴和像佛又有什么区别呢?至于像什么,随便想好了。”
仰山禅师听到这里,吃了一惊。这光涌还真是不简单,他虽然不是出家之人,却对禅理悟得如此深透。仰山常常用这个话题去考验别人,被考者不是执著佛相,就是执著世相,或者执著于一个“空”字。像光涌这样无所执著,无所顾虑,不为世俗观念所羁绊的,还是第一人。
仰山禅师不得不对光涌刮目相看。他不禁赞叹道:“我用这个问题来考问别人,十几年来没有一个人的回答能够让我满意,只有你的回答最为完美。你很了不起,我愿意收你为我的真传弟子,把我几十年的修行正果传授与你。”光涌点头答应了,从此他在仰山门下一心修身禅定,最终成佛。
佛与驴都是世俗人眼中的事物,真正成佛之人并不认为自己是佛,在他们的眼中佛与驴是没有差别的。这就是所谓大悟的境界。凡人做事总是脱不了俗,那又能如何获得大悟呢?
四威仪内不曾亏,
今古初无间断时。
地狱天堂无变异,
春回杨柳绿如丝。
——唐·香严智闲
一个人放弃责任,放弃爱心,怎么能入禅呢?只有参透了“无”的真谛,从有心到无心,从有我到无我,从有生到无生,那才是绝妙的禅境啊,只要懂得了这些,又何必去强调是有还是无呢?
光涌饱读诗书,聪明伶俐,虽不是出家之人却很喜欢参禅悟道。这天他去拜见久负盛名的仰山禅师。
仰山看到光涌前来,劈头就问:“你到这儿来干什么?”
光涌回答:“我来看望您老,给您请安!”
仰山就问:“既然是来问候我的,那你看到我没有?”
“看到了。”光涌不假思索。
仰山接着又问:“你看我像不像驴?”
光涌回答:“您不像驴,可是也不像佛!”
仰山接着问他:“既不像驴,又不像佛,那像什么呢?”
光涌反问道:“为什么您非要像个什么呢?何况这像驴和像佛又有什么区别呢?至于像什么,随便想好了。”
仰山禅师听到这里,吃了一惊。这光涌还真是不简单,他虽然不是出家之人,却对禅理悟得如此深透。仰山常常用这个话题去考验别人,被考者不是执著佛相,就是执著世相,或者执著于一个“空”字。像光涌这样无所执著,无所顾虑,不为世俗观念所羁绊的,还是第一人。
仰山禅师不得不对光涌刮目相看。他不禁赞叹道:“我用这个问题来考问别人,十几年来没有一个人的回答能够让我满意,只有你的回答最为完美。你很了不起,我愿意收你为我的真传弟子,把我几十年的修行正果传授与你。”光涌点头答应了,从此他在仰山门下一心修身禅定,最终成佛。
佛与驴都是世俗人眼中的事物,真正成佛之人并不认为自己是佛,在他们的眼中佛与驴是没有差别的。这就是所谓大悟的境界。凡人做事总是脱不了俗,那又能如何获得大悟呢?
四威仪内不曾亏,
今古初无间断时。
地狱天堂无变异,
春回杨柳绿如丝。
——唐·香严智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