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的诗句,关于努力学习的诗句(2)
2023-05-15 来源:文库网
——朱熹
19、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20、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21、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22、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2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2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5、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26、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
27、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
——朱熹 28、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 29、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 30、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31、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32、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33、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 3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5、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 3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7、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程端礼 38、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朱舜水《答野节问》 39、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40、退笔如山起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41、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朱熹 42、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朱熹 4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44、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轼 45、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刘知几 46、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47、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48、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49、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 50、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袁牧 51、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52、素食则气不浊;
——朱熹 28、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 29、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 30、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31、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32、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33、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 3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5、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 3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7、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程端礼 38、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朱舜水《答野节问》 39、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40、退笔如山起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41、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朱熹 42、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朱熹 4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44、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轼 45、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刘知几 46、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47、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48、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49、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 50、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袁牧 51、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52、素食则气不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