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在工厂(4)
2023-05-15 来源:文库网
赵新华后来打听到,原来这些申请和条款在深圳的不少工厂中都存在,这是工厂规避劳动法的手段。
刚进车间的时候,工科出身的赵新华摸到机器是真的兴奋。可是没过两天,他就开始琢磨“怎么技术性地把这些机器搞废掉”。
一站就是12个小时,除了中午在厂门口抽烟时能坐一下。“如果被领导发现,就告被叼,听说三层的车间里,工人每天上厕所的次数和时间都有限制”,回到学校,赵新华对“叼”这个当地用来指代“骂人”的字眼用起来还是很溜。
搞废机器的“灵感”来自赵新华的一个伙伴。那个大学生在其下厂报告里写了一个细节:工人用小刷子搅一搅自动化传感器,生产线就会瘫痪,等待检修人员恢复设备的过程就是工人们喘口气的时间。
但这个工厂的机器却不具备如此“优良的性能”。不但如此,赵新华甚至还有些期待设备能一直运转正常:因为如果机器断线,就意味着要把卧式炉打开重新走线,350摄氏度的热浪会在炉盖打开的一刹那袭来,“觉得胡子好像一下子煳了一样”。如果火苗溅落,就要迅速灭火。他在车间里第一次使用了灭火器,却喷了自己一头干粉。
闲下来时,赵新华还是会琢磨生产线上有哪些环节可以进行自动化革新。这时候,“身上穿着工装,大脑却是作为工科高级技术人才进行着高速运转”。
关于劳动法的实践
“通过刻意制造在一定限度内的与厂方的矛盾,比如拒绝加班,要求改善工作条件,或者辞工讨要工资,并以过些困难和矛盾为话题与工友开展交流。”这是赵新华在进厂前琢磨出的“体验工厂生活”的一个实践内容。
然而在工作半月后决定辞工时,他却觉得泄气。辞工自然遭到了组长和经理的刁难,但让他心生凄凉的,是工人们的反应。
赵新华要辞工的消息在车间传开,工友们都劝他“不要想了”。
总结工友的观点,有“知足论”——“干活就要踏实,这个厂的条件还算不错,原来一个人要看两三条线不也是这么多工资?”有“江湖水深论”——有个工友要辞工,厂里不允许,还不让他往外拿行李,他只能进来一次穿两件衣服。还有讨要工资被打断腿的。
刚进车间的时候,工科出身的赵新华摸到机器是真的兴奋。可是没过两天,他就开始琢磨“怎么技术性地把这些机器搞废掉”。
一站就是12个小时,除了中午在厂门口抽烟时能坐一下。“如果被领导发现,就告被叼,听说三层的车间里,工人每天上厕所的次数和时间都有限制”,回到学校,赵新华对“叼”这个当地用来指代“骂人”的字眼用起来还是很溜。
搞废机器的“灵感”来自赵新华的一个伙伴。那个大学生在其下厂报告里写了一个细节:工人用小刷子搅一搅自动化传感器,生产线就会瘫痪,等待检修人员恢复设备的过程就是工人们喘口气的时间。
但这个工厂的机器却不具备如此“优良的性能”。不但如此,赵新华甚至还有些期待设备能一直运转正常:因为如果机器断线,就意味着要把卧式炉打开重新走线,350摄氏度的热浪会在炉盖打开的一刹那袭来,“觉得胡子好像一下子煳了一样”。如果火苗溅落,就要迅速灭火。他在车间里第一次使用了灭火器,却喷了自己一头干粉。
闲下来时,赵新华还是会琢磨生产线上有哪些环节可以进行自动化革新。这时候,“身上穿着工装,大脑却是作为工科高级技术人才进行着高速运转”。
关于劳动法的实践
“通过刻意制造在一定限度内的与厂方的矛盾,比如拒绝加班,要求改善工作条件,或者辞工讨要工资,并以过些困难和矛盾为话题与工友开展交流。”这是赵新华在进厂前琢磨出的“体验工厂生活”的一个实践内容。
然而在工作半月后决定辞工时,他却觉得泄气。辞工自然遭到了组长和经理的刁难,但让他心生凄凉的,是工人们的反应。
赵新华要辞工的消息在车间传开,工友们都劝他“不要想了”。
总结工友的观点,有“知足论”——“干活就要踏实,这个厂的条件还算不错,原来一个人要看两三条线不也是这么多工资?”有“江湖水深论”——有个工友要辞工,厂里不允许,还不让他往外拿行李,他只能进来一次穿两件衣服。还有讨要工资被打断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