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4)
2023-05-15 来源:文库网
这又让我想起柏杨先生所说的国人的劣根性。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有很多国人,从来就怕别人比自己强,这就像柏杨先生说的那样,人家日本人是一个人是一只虫,而十个人团结起来是一条龙。而我们呢,是一个人是一条龙,十人人就成了一只虫了!为什么中国的运动员在比赛中没有外国人容易出成绩,归根结底就是国人的自我欲太强,总想突出自己,怕别人取得成绩,这就导致了失败!现在有很多工作事情办不成、办不好,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部门一个团体,若是一个平庸的领导,那么他是绝对不允许他的部下很优秀的。听说过这样的事情:一个小私企的老板,他自己能力不行,他就把他的部属全部换成窝囊废,有一、俩个能干的,也被他“晾”在一边儿,到后来干脆就给“开”掉!以致企业最终关门大吉。听到这样的事情,先是觉得可笑之至,遂又觉得可悲透顶!
至于吗?可怜、荒唐、愚蠢的家伙!!不过将心比心,又一想,他也不愚蠢啊,甚至可以说很聪明呢!——他那样做,不就能显示出他的“优秀”、他的“能干”了吗?聪明!不是一般的聪明,绝顶的聪明!窃笑。乐呢!
不由,就想到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先生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内地经济与浙江经济的区别讲座中讲到的内地的“仇能、仇富”文化。
钟教授在讲座中很中肯地分析了这两种文化现象。他说内地经济得不到迅速发展,原因固然有很多,比如区域地理差异、历史差异等,但最根本的就是文化的差异引起的思维的差异,从而导致经济的差异。他把内地经济滞后不前的根本原因归结为内地的“两恨”文化现象:一种是恨能人,一种是恨富人。说内地人害怕别人从能力上、从物质上比自己强、比自己好,对能人对富人是抱着极其强烈的仇恨心理,试想,这样的心态会带来怎样的行为!无非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打击。其结果就是两败俱伤,既害人又害已!而浙江经济之所以能得到快速发展,关键在于人家崇尚、践行是一种超越文化。也就是说,对能人,对富人,人家是力争通过正当的努力赶超。这样一来,结果就是群体的进步与发展,好的更好,不好也变好。人家不发展才怪呢!
那些可怜可恨之人,想必不会想这么多,(当然他们会想到这些也就会成为一个可怜的人,更不会成为一个可恨之人。)他们可怜,必然有造成他们可怜的原因。而那所谓的原因,想来也大抵只能是他们的可恨之处了!就像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既然一生追求科举失败,如果能安贫乐道也不至于被打断腿,可他偏偏又好酒,给人家抄东西的时候去偷。当他已经走投无路的时候,给他抄东西的活计,对他来讲算是一条活路,给他这条活路的人应该算是恩人了。恩人不思报答却去偷人家,人家能不恨他吗?他可怜的结果不正是因为他那可恨的一面吗?再看看鲁迅先生笔下的那些看客,愚昧无知,无组织无纪律,公德心欠缺,对人对事麻木冷漠,没有正义感。还有那位见人就说“我的阿毛”的祥林嫂,他们不都是因为自己的“不争” 的可恨才导致他们“不幸”的悲哀吗?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有很多国人,从来就怕别人比自己强,这就像柏杨先生说的那样,人家日本人是一个人是一只虫,而十个人团结起来是一条龙。而我们呢,是一个人是一条龙,十人人就成了一只虫了!为什么中国的运动员在比赛中没有外国人容易出成绩,归根结底就是国人的自我欲太强,总想突出自己,怕别人取得成绩,这就导致了失败!现在有很多工作事情办不成、办不好,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部门一个团体,若是一个平庸的领导,那么他是绝对不允许他的部下很优秀的。听说过这样的事情:一个小私企的老板,他自己能力不行,他就把他的部属全部换成窝囊废,有一、俩个能干的,也被他“晾”在一边儿,到后来干脆就给“开”掉!以致企业最终关门大吉。听到这样的事情,先是觉得可笑之至,遂又觉得可悲透顶!
至于吗?可怜、荒唐、愚蠢的家伙!!不过将心比心,又一想,他也不愚蠢啊,甚至可以说很聪明呢!——他那样做,不就能显示出他的“优秀”、他的“能干”了吗?聪明!不是一般的聪明,绝顶的聪明!窃笑。乐呢!
不由,就想到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先生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内地经济与浙江经济的区别讲座中讲到的内地的“仇能、仇富”文化。
钟教授在讲座中很中肯地分析了这两种文化现象。他说内地经济得不到迅速发展,原因固然有很多,比如区域地理差异、历史差异等,但最根本的就是文化的差异引起的思维的差异,从而导致经济的差异。他把内地经济滞后不前的根本原因归结为内地的“两恨”文化现象:一种是恨能人,一种是恨富人。说内地人害怕别人从能力上、从物质上比自己强、比自己好,对能人对富人是抱着极其强烈的仇恨心理,试想,这样的心态会带来怎样的行为!无非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打击。其结果就是两败俱伤,既害人又害已!而浙江经济之所以能得到快速发展,关键在于人家崇尚、践行是一种超越文化。也就是说,对能人,对富人,人家是力争通过正当的努力赶超。这样一来,结果就是群体的进步与发展,好的更好,不好也变好。人家不发展才怪呢!
那些可怜可恨之人,想必不会想这么多,(当然他们会想到这些也就会成为一个可怜的人,更不会成为一个可恨之人。)他们可怜,必然有造成他们可怜的原因。而那所谓的原因,想来也大抵只能是他们的可恨之处了!就像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既然一生追求科举失败,如果能安贫乐道也不至于被打断腿,可他偏偏又好酒,给人家抄东西的时候去偷。当他已经走投无路的时候,给他抄东西的活计,对他来讲算是一条活路,给他这条活路的人应该算是恩人了。恩人不思报答却去偷人家,人家能不恨他吗?他可怜的结果不正是因为他那可恨的一面吗?再看看鲁迅先生笔下的那些看客,愚昧无知,无组织无纪律,公德心欠缺,对人对事麻木冷漠,没有正义感。还有那位见人就说“我的阿毛”的祥林嫂,他们不都是因为自己的“不争” 的可恨才导致他们“不幸”的悲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