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姥爷的故事(2)

2023-05-15 来源:文库网
母亲隔段时间来看望姥姥一趟,送些柴米油盐豆酱醋什么的。 姥姥一般不下山,闲下来的时候爱在门前红石上坐着,望着西边的山岗发呆。那里是个缓坡,生满了榆树、槐树和齐腰深的蒿草,绿色环护中,有座被荒草覆盖的土堆,那是姥爷的坟茔。姥姥望着望着,便把孤坟望成了英俊潇洒的姥爷,身着军服,眉目清秀,笑眯眯地回望着姥姥。姥姥的眼便湿了,浑浊的眼眸雾蒙蒙的,有水样的东西一涌一涌。姥姥叹口气拿手在眼前挥挥,说,你个死鬼,咋一点没变呢?咋还那样年轻呢? 1956年,郑城民政局终于想起了姥爷,组织专人搜集整理姥爷的事迹,征集遗物,要把姥爷迁入烈士陵园重新安葬。民政局那个小伙子找到姥姥时,姥姥正在窑洞门前坐着,望姥爷的坟。这时太阳有两竿多高,姥爷的坟茔沐在阳光里,草梢上挂满露水,闪出亮白色的光斑。姥姥说,让他在这儿躺着吧,没事了我们也好说说话,他不孤单,我也不孤单了。
民政局的小伙子对姥姥力阻迁坟十分不解,说,这不是您一个人的事,王治国同志是为革命牺牲的,葬进烈士陵园天经地义,用他的精神教育后人、激励后人……你是老同志了,市委的安排您不会不考虑吧。 姥姥说,我说过了,不行!姥姥手一挥,决绝干脆,丝毫没有商量余地。 小伙子无奈,拿出一个信封递给姥姥,说,这是王治国同志的抚恤金,请您收下。姥姥被火烫了似的躲开去,舞着双手高声喊道:拿走拿走!我不要! 2 转眼间姥爷死去64年了,姥姥也是88岁的老人,肌肉松垂,面皮干枯,层层叠叠的皱纹,像窑洞外那棵老柿树的干皮。 姥爷到底怎么死的,在郑城一直是个谜,我求过姥姥多次,老人家钢嘴铁牙,守口如瓶。姥姥问我,你真想知道?我说是,真想知道。姥姥长叹一声,说,算了吧,算了吧,过去了,就让它过去吧,翻开这一页,我和你姥爷都要不安宁了。

姥爷的故事


我也曾查过郑城党史办的资料,关于姥爷和姥姥的记载,只有短短一页半,300余字。资料上记着,王治国,郑城地下党负责人之一,我党情报人员,利用参谋身份作掩护,长期隐蔽在敌32师,为郑城解放立下功劳,后牺牲…… 李凤仪,女,郑城地下党情报人员,王治国的助手。俩人在长期合作中结下了战斗友谊……王治国牺牲后,李凤仪将敌军郑城布防图送出…… 这些资料毛笔书写,柳体正楷,功力相当深厚。年深日久,墨迹变淡,纸页发黄,透着忠实的历史陈旧。资料对姥爷的死因只字未提,却意外透露出一个信息:姥爷和姥姥是一对生死相爱的革命伴侣。姥姥64年的孤苦守望,佐证了这个事实。郑城解放时姥姥24岁,人长得十分好看,又是花一般的年龄,却没有再嫁,孤灯冷衾,守着姥爷的孤坟过了一辈子,感情至深足见一斑。
可姥姥为什么不愿谈起姥爷真正的死因呢? 3 现在说说姥爷。 姥爷出身名门望族,姥爷的爷爷曾是晚清贡生,在湖桥镇也算得上跺脚街颤的人物。到姥爷父亲那一辈,家道中落,依靠农耕维持生计。姥爷在省立中学读书时,教他语文的老师是地下党员,带他走上了革命道路。姥姥被派进32师时,姥爷已是郑城地下党负责人之一。 姥爷是32师军务处的作战参谋,也是姥姥在党内的直接领导。他对敌经验丰富,做事细致入微。姥爷说,地下工作者是党潜伏在敌人内部的棋子,或车或马,或相或仕,容不得丝毫疏忽,一招不慎,将会给革命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姥爷高大英俊,身板挺拔细溜,立在那儿小杉树似的,是32师女兵所倾慕的人。姥姥自然也不差,婀娜多姿,风摆杨柳。两个人爱得死去活来。姥爷死前那天晚上,姥爷把姥姥约到他的住室,研究传送情报细节。郑城即将解放,成功的喜悦让这对年轻人忘乎所以,在姥爷的简易行军床上,完成了青年男女的人生洗礼。

姥爷的故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