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无玉女可如卿(2)
2023-05-15 来源:文库网
”我不以为然。“当然有关系。”接着,她就讲述抽烟的危害,特别强调了抽烟时形象难看,“有一种痞性。”我听完她的话,考虑很久,从口袋里掏出剩下的三四支烟,以及一包烟叶,用力扔在地上:“不抽了,坚决不抽,永远不抽了。”她当时不相信,问我:“你能做到不抽吗?”我回答说:“你看吧,今后如果我再吸一口烟,就是对你爱情的不忠。” 此后,我确实戒了烟,我和她也正式确定了恋爱关系。1952年7月1日,组织上批准我们结婚。从此我们生活在一起近60年。 能文能武女中隽秀 在不同的岗位上,一青都留下了可圈可点的业绩。 1949年冬,她调到华东军区后勤政治部文化部工作,对文艺创作有了兴趣,收集的歇后语、成语、谚语,厚厚一大本。
她到工厂深入生活,去工人家进行访问,积累了不少素材。她有一个笔记本,上面记录着由她填词、文化部武彤夫作曲的多首歌曲。其中以《医务模范何永福》、《强盗头子杜鲁门》较为有名。 此外,一青还写就了《学习模范夏文祥》、《仓库工作模范曹方臣》等报告文学。在审读基层送来的剧作时,她又写了《漫谈连队剧本创作中的几个问题》等评论文章,展现了她的评论才能。 1952年秋,她调到后勤速成小学任俱乐部主任,又把后勤速小的俱乐部工作搞得生机勃勃。时任后勤速小的邹志道校长称赞她,“武一青到哪里,俱乐部工作就红火到哪里!” 1954年,一青转业到某部门任工会主席。那时研究所及试制工厂共有数千人。她深入基层与一线人员个别交谈,了解情况。她的记忆力特好,竟能叫出一半以上工人的姓名。谁家生活困难,本人还没提出,她已经主动给予解决。
工人们亲切地说,武主席做工作做到工人的家里、心里。 同时,不会打篮球的一青积极聆听同志意见,组织了男女篮球队,结果两支球队都夺得南京市的冠军。后来,有位工人去世后,四个子女上不起学。一青提议创办一所工人子弟小学,得到党委的同意。经过一青的精心筹办,子弟小学1960年开始招生,后来发展为南京市古平岗小学。 新时期到来后,一青先是任某研究所办公室负责人,后任所党委宣传科科长。当办公室负责人时,所属单位有上百人,但她统筹兼顾,区分缓急,忙而不乱。她主管全所宣传工作,起草的材料,常被所领导赞许,几乎一字不改地采用。 超凡母亲保子安 一青富有现代意识,但她又是典型的贤妻良母。我们婚后育有二子二女。1958年前,我在部队,回家机会较少;1958年我转业到地方后,因忙于工作和学习,也是半个月才回一次家。子女们的学习,都是她一手抓。
她不仅抓孩子们的智,更着重抓孩子们的德。四个孩子并没有因为我们生活波动而受影响,后来都进了大学,两个还读了研究生。 大女儿初中毕业后,分在工厂当工人。一青谆谆教育女儿要搞好本职工作,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向师傅好好学习。进厂第五个年头,北京某大学到南京招生,大女儿因表现较好而受到车间、厂部的推荐,经面试合格后被该校录取。此外,她除了勉励小女儿抓紧学习文化知识外,更教育她以立身为本,谦虚诚信,培养她不骄矜、不张扬的品性。小女儿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当教师。其后她获部省级奖六项,还被评为江苏省十佳青年,其课程被授予国家精品课程。 如今大女儿是国家某机关司级干部,大儿子是国家某研究所的总工程师、研究员、博导;小儿子是某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小女儿是某高校的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除了教育子女,一青对理家也很有一套。
她到工厂深入生活,去工人家进行访问,积累了不少素材。她有一个笔记本,上面记录着由她填词、文化部武彤夫作曲的多首歌曲。其中以《医务模范何永福》、《强盗头子杜鲁门》较为有名。 此外,一青还写就了《学习模范夏文祥》、《仓库工作模范曹方臣》等报告文学。在审读基层送来的剧作时,她又写了《漫谈连队剧本创作中的几个问题》等评论文章,展现了她的评论才能。 1952年秋,她调到后勤速成小学任俱乐部主任,又把后勤速小的俱乐部工作搞得生机勃勃。时任后勤速小的邹志道校长称赞她,“武一青到哪里,俱乐部工作就红火到哪里!” 1954年,一青转业到某部门任工会主席。那时研究所及试制工厂共有数千人。她深入基层与一线人员个别交谈,了解情况。她的记忆力特好,竟能叫出一半以上工人的姓名。谁家生活困难,本人还没提出,她已经主动给予解决。
工人们亲切地说,武主席做工作做到工人的家里、心里。 同时,不会打篮球的一青积极聆听同志意见,组织了男女篮球队,结果两支球队都夺得南京市的冠军。后来,有位工人去世后,四个子女上不起学。一青提议创办一所工人子弟小学,得到党委的同意。经过一青的精心筹办,子弟小学1960年开始招生,后来发展为南京市古平岗小学。 新时期到来后,一青先是任某研究所办公室负责人,后任所党委宣传科科长。当办公室负责人时,所属单位有上百人,但她统筹兼顾,区分缓急,忙而不乱。她主管全所宣传工作,起草的材料,常被所领导赞许,几乎一字不改地采用。 超凡母亲保子安 一青富有现代意识,但她又是典型的贤妻良母。我们婚后育有二子二女。1958年前,我在部队,回家机会较少;1958年我转业到地方后,因忙于工作和学习,也是半个月才回一次家。子女们的学习,都是她一手抓。
她不仅抓孩子们的智,更着重抓孩子们的德。四个孩子并没有因为我们生活波动而受影响,后来都进了大学,两个还读了研究生。 大女儿初中毕业后,分在工厂当工人。一青谆谆教育女儿要搞好本职工作,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向师傅好好学习。进厂第五个年头,北京某大学到南京招生,大女儿因表现较好而受到车间、厂部的推荐,经面试合格后被该校录取。此外,她除了勉励小女儿抓紧学习文化知识外,更教育她以立身为本,谦虚诚信,培养她不骄矜、不张扬的品性。小女儿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当教师。其后她获部省级奖六项,还被评为江苏省十佳青年,其课程被授予国家精品课程。 如今大女儿是国家某机关司级干部,大儿子是国家某研究所的总工程师、研究员、博导;小儿子是某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小女儿是某高校的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除了教育子女,一青对理家也很有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