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学姐的旅行经历(3)
2023-05-15 来源:文库网
下次换我,对你好。 (三)西安——不谈古城 那年五月,早晨六点多光景的西安,天已大亮。为了世界园艺博览会而来。 下了火车的我除了硬座火车带来的彻夜难眠的疲惫外,更多的初到异地的难掩的兴奋。放了行李简单休整之后,迫不及待得出门了。 走了一条街,终于找到了很好看的世园专线车。好不容易到了世园,为了省九十块钱而选择买夜票的我在售票处经历了难熬的四个小时,说是难熬其实也只是外部因素,天气有点热,人有点拥挤。但是,四处晃晃看看周围的人也未尝不可:训斥孩子的母亲,奋力兜售的黄牛,兴高采烈的学生,如胶似漆的情侣,幸福美满的一家子…… 终于,夜场的开放时间到了。在热情的志愿者的引导下,我走过细致的回形安检路,终于进入了世园。园之大,陈列之稀奇,以至于我久久徜徉园中。
创意馆、自然馆、世界名犬馆,馆馆有别;热带植物、仿真动物、蝴蝶昆虫,物物稀奇;大块的花卉灿烂繁盛得开着,生命力旺盛;引自灞河的活水,为整个园区增添了灵性。在这个建筑面积只占总面积1%的园区里,我充分体会到了“最环保”的概念。游湖花船、广运门、长安塔,各式建筑充满了创意。卓别林、小丑、中国唢呐表演、踩高跷,各色表演赏心悦目。海的女儿、长发姑娘、世园标志,各色沙塑在夜色中闪着迷离的光。固执的法国爷爷拒绝使用英语,检查用法语不厌其烦地兜售很贵的波斯毯子,只是没几个人能听得懂。伊朗馆的青金石、纹身充满神秘,我还忍不住拍了人家的钞票。 很遗憾没有看看河南馆,很遗憾到达世界竞赛馆时大门已经关上,看着里边美丽的兰花我好想跟扫地的阿姨换换啊,在这里工作真好,即使是做清洁。 “天人长安 创意自然”的理念,可再生、可拆卸的场馆,零能耗、零排放、零介入的设计令世界动容。
谈起西安,知道称道的不再只是古城,现代的西安,给人太多惊喜。 (四)我欠帝都一篇文字 很久以前,那会儿应该还算得上是青春年少吧,跟三五好友同游北京,那时的豪情万丈完完全全不打折扣得演变成了处处留影、各种pose,大抵女生也就这点儿出息了。那次回去之后,一直念叨着要写点儿文字写点儿文字,但却迟迟没有动笔,从那儿后也就又多了一笔铭记心底的账——我欠帝都一篇文字。 今儿,躺在十五楼的上铺听着北京的呼呼风声睡了一个无比长的午觉之后(其实也就两个小时的样子,但是我真心表示我好多年没有睡过这么长的午觉了),再次来到这个“旁边是师兄实验室、上边是师兄寝室的地下室”坐定,我觉得我应该把这笔账还了! 多年前来北京那次,去的是人流如织的西单前门王府井,底蕴浓厚的故宫鼓楼圆明园,学术风情的清华北大图书馆,还在奥运村前留下了为中国加油的集体合照,也通宵不睡在天安门等升旗仪式……无可厚非,这种种全然都是北京,商业鼎盛的北京、封建社会的北京、严谨治学的北京、奥运精神的北京,只是不知道是不是骨子里的北京。
真正的北京是不是应该是豆汁儿焦圈儿?逗鸟儿遛狗儿?胡同儿旮旯儿?糖人儿京片儿?还是唱京戏拉京胡?晒太阳下象棋?吃瓜子唠闲嗑? 这次来,有点匆匆的气息,也有点北漂的赶脚,十一点北京西下火车(真真儿是不晚点不火车啊),十三点北邮蹭饭(见了亲亲的妞妞,收留了匆匆的我),十五点中关村面试(等的时间是面试时间的十倍,绝对意料之中啊),十九点回到北邮,也不知道累,接着就是迎着大风开始走街串巷瞎晃荡…… 先去了九门小吃,那深宅大院绝对已经是撑足了场面,且不论小吃问道如何,单是这灰墙蓝瓦、金钉红门,错落的电线,狭长的胡同,看着看着,老北京的味儿就全出来了,再加上伙计们操着京片儿的招呼声,听着也舒服。看着墙上的老北京贴画儿也是各种惊喜,各种怀旧——踢键儿、手工艺人、水煮花生等等。
创意馆、自然馆、世界名犬馆,馆馆有别;热带植物、仿真动物、蝴蝶昆虫,物物稀奇;大块的花卉灿烂繁盛得开着,生命力旺盛;引自灞河的活水,为整个园区增添了灵性。在这个建筑面积只占总面积1%的园区里,我充分体会到了“最环保”的概念。游湖花船、广运门、长安塔,各式建筑充满了创意。卓别林、小丑、中国唢呐表演、踩高跷,各色表演赏心悦目。海的女儿、长发姑娘、世园标志,各色沙塑在夜色中闪着迷离的光。固执的法国爷爷拒绝使用英语,检查用法语不厌其烦地兜售很贵的波斯毯子,只是没几个人能听得懂。伊朗馆的青金石、纹身充满神秘,我还忍不住拍了人家的钞票。 很遗憾没有看看河南馆,很遗憾到达世界竞赛馆时大门已经关上,看着里边美丽的兰花我好想跟扫地的阿姨换换啊,在这里工作真好,即使是做清洁。 “天人长安 创意自然”的理念,可再生、可拆卸的场馆,零能耗、零排放、零介入的设计令世界动容。
谈起西安,知道称道的不再只是古城,现代的西安,给人太多惊喜。 (四)我欠帝都一篇文字 很久以前,那会儿应该还算得上是青春年少吧,跟三五好友同游北京,那时的豪情万丈完完全全不打折扣得演变成了处处留影、各种pose,大抵女生也就这点儿出息了。那次回去之后,一直念叨着要写点儿文字写点儿文字,但却迟迟没有动笔,从那儿后也就又多了一笔铭记心底的账——我欠帝都一篇文字。 今儿,躺在十五楼的上铺听着北京的呼呼风声睡了一个无比长的午觉之后(其实也就两个小时的样子,但是我真心表示我好多年没有睡过这么长的午觉了),再次来到这个“旁边是师兄实验室、上边是师兄寝室的地下室”坐定,我觉得我应该把这笔账还了! 多年前来北京那次,去的是人流如织的西单前门王府井,底蕴浓厚的故宫鼓楼圆明园,学术风情的清华北大图书馆,还在奥运村前留下了为中国加油的集体合照,也通宵不睡在天安门等升旗仪式……无可厚非,这种种全然都是北京,商业鼎盛的北京、封建社会的北京、严谨治学的北京、奥运精神的北京,只是不知道是不是骨子里的北京。
真正的北京是不是应该是豆汁儿焦圈儿?逗鸟儿遛狗儿?胡同儿旮旯儿?糖人儿京片儿?还是唱京戏拉京胡?晒太阳下象棋?吃瓜子唠闲嗑? 这次来,有点匆匆的气息,也有点北漂的赶脚,十一点北京西下火车(真真儿是不晚点不火车啊),十三点北邮蹭饭(见了亲亲的妞妞,收留了匆匆的我),十五点中关村面试(等的时间是面试时间的十倍,绝对意料之中啊),十九点回到北邮,也不知道累,接着就是迎着大风开始走街串巷瞎晃荡…… 先去了九门小吃,那深宅大院绝对已经是撑足了场面,且不论小吃问道如何,单是这灰墙蓝瓦、金钉红门,错落的电线,狭长的胡同,看着看着,老北京的味儿就全出来了,再加上伙计们操着京片儿的招呼声,听着也舒服。看着墙上的老北京贴画儿也是各种惊喜,各种怀旧——踢键儿、手工艺人、水煮花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