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千年前,他比我们更懂爱(2)

2023-05-15 来源:文库网
我能体会到,李商隐那时的无奈,无奈年轻的他不懂得珍惜,不懂得什么才是真爱。所以,他只得让这美好的爱情留在了记忆的长河里,长夜孤独时,品咂其中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我甚至能想象得到当年李商隐在牵起锦瑟的手时,含情脉脉地说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画面。但是一切的美好却只因自己的年轻,变幻成了“追忆”后的“惘然”。
曾读过张爱玲的短篇小说《十八春》。小说以主人公沈世钧回忆往事为线索,逐步展现了几对青年男女在爱情上的错综复杂与悲欢离合。与李商隐的情感颇似——“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是啊,家庭的阻挠,爱人间的彼此猜疑,机缘的擦肩而过,都能随随便便地毁掉了那尚不成熟的爱情。顾曼桢的姐姐的刻意拆散,沈世钧对顾曼桢的猜疑等等原因最终拆散了有情人。数年后,沧海桑田,一个偶然,在初遇的那个小饭店内,他们再次相遇。但,多年的未见只换来曼桢的一句:“世钧,我们退不回去了。”原本幸福的一对情侣,最后有缘无分,彼此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小说所表现的那般无奈和伤痛,与《锦瑟》中如出一辙。或许,唯有把平淡的感情化为悲剧——与世人面前将美好一片片的撕碎,方能予人以刻骨铭心。
然,悲剧的爱情,难道不是心里的惘然,或化为一生的叹息,或化为终身的追忆,凝集成人生最苦、最持久的遗憾么?无怪乎玉豀生嗟叹出“东风无力百花残”的落寞之声!

千年前,他比我们更懂爱


李商隐和张爱玲一样,他们两个同为文人,同样心思笔触细腻,只是一个是千年前,用隐晦之典,清新之词对所伤感叹;而另一个则据自己的时代以一双冷眼将一切看穿看透,把那“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感情,感伤写作身边的故事讲给我们听。与张爱玲那超然于世人的态度相比,李诗的写作是有一种温情在里面的。我们熟知的《夜雨寄北》就是一首他写给他妻子的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无论我们什么时候读它,都能从中读出李商隐注进字里行间的无限温情,甚至能感觉到一对久别的夫妻轻声细语时的缱绻缠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