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2)
2023-05-15 来源:文库网
饿了,吃点粗茶淡饭。不求客来客往,不求名不为利,就这样独对一窗风月,尽享生命的清幽与闲暇。 净瓶里的紫罗兰,淡淡的紫色,高贵,典雅。质地很温很润的叶片,娴静,洒脱,优美,如民国的旗袍女子,养眼,养心,逸情,有点淡淡的书卷味。细小纤弱的花,只三个淡紫的花瓣,中间几根毛绒绒的金黄的蕊,有着说不出的清灵和韵味。花往往是下午时萎谢,一朵都不见,清晨时绽放,一片素雅。花开花谢,了了无痕,这是怎样一种境界?我是喜欢素雅的,素雅的文字,素雅的花,素雅的女子,素雅的时光。一切都静静的,静静相守,静静等待,不需问候,不须想念,只有这心有灵犀的一点通透。 【二】淡,是生活的常态 一杯普洱清茶,就这么淡,淡得仿佛无味。香味更清,清得几乎没有,唯一口中的清润,鼻中的清芬,仿佛置身田园,满是青的草,绿的叶,繁的花,这馨香,似有似无,似无还有。
人生如茶,有的浓,有的淡,浓有浓的味,淡有淡的味。每一种人生,都是滋味。茶在杯中沉浮,人在世中沉浮,心静,则一切静。淡,才是真味。淡淡的,无关风月,无关你我,那是生活的纯真,有着童年般的快乐。简单的,是快乐的,有着淡淡的清欢。爱情如酒,如毒品,那不是清欢,是醉生梦死的痛快。痛,并快乐着,是每个人都追求的生命的狂欢,却不能持久,一如激情不能永恒。心,总是燃烧,有烧坏的可能。唯有在这清冷和淡里,冷一下,再热,慢慢走,悠着点,这才是是生活。 白石的画是淡的,清逸的几笔,神韵皆在其中。那虾是透明的,笔墨是简洁的,鲜活的生命,竟是那样栩栩如生。板桥的竹是墨色的,简静的几杆,稀疏的几片,让人感受到什么是风骨。不画水,则见水。不写风,则有风。自是淡中得了真味,画意在似与不似之间,虚与实,浓与淡,刚与柔,缓与急,所有的矛盾都在这里统一,融合。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就是禅,就是境界。王维的诗,柳宗元的小品,都是得了淡的神韵。摩诘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清泉石上流,明月来相照”,把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禅境,诠释得天衣无缝。柳子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也是得了禅的真趣,一片空无里,包容万象。其永州八记,自是清冷与淡里禅香流淌。 人生其实是一个把书读厚,又读薄的过程吧。从空无一物,读到诗书万卷;又从诗书万卷读到空无一物。从无都有,又从有到无,其实就是一个轮回。心如明镜,照见万物,本无增减。读过千卷万卷,过尽千帆万帆,经过千人万人,染了吗?没有,依然不垢不净。万物心中生,万事心中灭,生灭了没有?没有,依然是不生不灭。天上云来云往,路上人来人往,佛说一切皆虚幻,哪里有来去? 一本书,读到无字。一杯茶,品到无味。
淡淡的阳光,淡淡的风雨,淡淡的馨香,淡淡的心境。居高位而不骄,居陋室而不卑,人生本空,都不过是百年过后的那一杯黄土,甚至连黄土也不可得,花开花谢本平常,人来人往寻常事。想这世界,实无一本可读之书。远不如禅宗六祖的佛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身心俱静,彻底解脱。 兰开幽谷,不悲。兰开闹市,不喜。谁能说,幽谷深兰,就没有美丽过?谁能说深山的隐士,僧庐里的高僧,就没有快乐?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深谷有深谷里的乐,闹市有闹市里的乐,在深谷里也绽放,在闹市里,仍盛开,这就是生命的常态。人生何处不修行,人生何时不修行?用安详恬静的姿态纯粹着生活的情调,用清雅恬淡的芳香演绎着生命的内涵。 【三】淡,是生命的底色 淡,是生命的底色,有一种素净的美。人生的画板上,素净底色的纸,可以涂抹任何绚丽的色彩。
人生如茶,有的浓,有的淡,浓有浓的味,淡有淡的味。每一种人生,都是滋味。茶在杯中沉浮,人在世中沉浮,心静,则一切静。淡,才是真味。淡淡的,无关风月,无关你我,那是生活的纯真,有着童年般的快乐。简单的,是快乐的,有着淡淡的清欢。爱情如酒,如毒品,那不是清欢,是醉生梦死的痛快。痛,并快乐着,是每个人都追求的生命的狂欢,却不能持久,一如激情不能永恒。心,总是燃烧,有烧坏的可能。唯有在这清冷和淡里,冷一下,再热,慢慢走,悠着点,这才是是生活。 白石的画是淡的,清逸的几笔,神韵皆在其中。那虾是透明的,笔墨是简洁的,鲜活的生命,竟是那样栩栩如生。板桥的竹是墨色的,简静的几杆,稀疏的几片,让人感受到什么是风骨。不画水,则见水。不写风,则有风。自是淡中得了真味,画意在似与不似之间,虚与实,浓与淡,刚与柔,缓与急,所有的矛盾都在这里统一,融合。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就是禅,就是境界。王维的诗,柳宗元的小品,都是得了淡的神韵。摩诘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清泉石上流,明月来相照”,把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禅境,诠释得天衣无缝。柳子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也是得了禅的真趣,一片空无里,包容万象。其永州八记,自是清冷与淡里禅香流淌。 人生其实是一个把书读厚,又读薄的过程吧。从空无一物,读到诗书万卷;又从诗书万卷读到空无一物。从无都有,又从有到无,其实就是一个轮回。心如明镜,照见万物,本无增减。读过千卷万卷,过尽千帆万帆,经过千人万人,染了吗?没有,依然不垢不净。万物心中生,万事心中灭,生灭了没有?没有,依然是不生不灭。天上云来云往,路上人来人往,佛说一切皆虚幻,哪里有来去? 一本书,读到无字。一杯茶,品到无味。
淡淡的阳光,淡淡的风雨,淡淡的馨香,淡淡的心境。居高位而不骄,居陋室而不卑,人生本空,都不过是百年过后的那一杯黄土,甚至连黄土也不可得,花开花谢本平常,人来人往寻常事。想这世界,实无一本可读之书。远不如禅宗六祖的佛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身心俱静,彻底解脱。 兰开幽谷,不悲。兰开闹市,不喜。谁能说,幽谷深兰,就没有美丽过?谁能说深山的隐士,僧庐里的高僧,就没有快乐?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深谷有深谷里的乐,闹市有闹市里的乐,在深谷里也绽放,在闹市里,仍盛开,这就是生命的常态。人生何处不修行,人生何时不修行?用安详恬静的姿态纯粹着生活的情调,用清雅恬淡的芳香演绎着生命的内涵。 【三】淡,是生命的底色 淡,是生命的底色,有一种素净的美。人生的画板上,素净底色的纸,可以涂抹任何绚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