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纪念(5)
2023-05-15 来源:文库网
医疗站有二位医生,还有两位懂得草药店帮手,西坞的范增勇和下徐的唐洪顺。姜山的鲍志敬和下徐的范洪星,都是由大队出钱去正规的卫生学校培训过,医术比别的大队要高出一筹,别的大队的社员也有到下徐医疗站看病的,对不起,看病可以配药请拿钱。洋房的二楼靠山边是老唐的办公室,整洁宽敞,桌上摆着漆黑的手摇电话机,那架势与公社书记一般。办公室里还有两张木制的靠背土沙发,方便来人谈事;隔壁是副书记室,副书记由西坞的郎江坤担任,郎江坤忠厚老实,对老唐的决定是百分百的支持与执行,平时言语不多,跟老唐的能言善语形成鲜明的对比。老唐每次发言都是不用发言稿的,在公社开几千人的大会也是这样,而且一讲就是好几个钟头,每次都要公社书记耳语几句,“老唐,我看差不多了。”老唐这才作最后的总结。在大队开会,每次老唐讲完了都要请郎江坤同志讲几句,郎书记接过话筒开讲:
“今天的天气很好!今年的形势很好!”正当大家准备洗耳恭听时,郎书记最后嘣出一句“我的讲话没了”,老唐带头鼓起了掌。二楼的中间是大厅,靠路这边是革命委员会主任室,主任由老唐的堂兄下徐的唐生来担任,唐生来没读过书,自然发言有困难,但他总是没话找话,讲一句一个“嗯”,停半响,又讲一句,完了又一个 “ 嗯”,大伙听了累极了;旁边还有一间是财务室。三楼是广播室,每天建德县人民广播站的节目结束便是下徐广播时间的开始,老唐每天都要讲至少一个小时,习惯了,不讲难过,每天在广播中不骂人也难过。社员同志们听惯了老唐的骂声,如果有一天突然没听到老唐的广播,都会互相打听老唐今天怎么了?老唐除了讲形势就是鼓干劲,尤其是抢收抢种的大忙时节,白天到各生产队转转,晚上指明批评那个生产队进度慢了,那个生产队搞得好要表扬。如果有哪个社员敢到封山区砍柴或盗伐林木,那可要倒大霉了,老唐会在广播中点名非骂上二三个钟头不歇,让你在人前抬不起头做人,真够狠的!
老唐也不是光会骂人六亲不认的人,对于那些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大队实行“五保户”政策,包吃,每月分给一定的口粮;保住,大队解决住宿问题,没有旧屋搭建泥墙屋;保穿,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布匹供给;保治病,反正大家一样医病不花钱;保丧葬,死后由集体安葬。五保老人们都说:“下徐有老唐当书记,我们是提前实现了共产主义。”三楼的中堂是乒乓球室,活动场地有四间大房子大小;靠里面是调解室,里面有好几排土制木沙发,还有一张桌子。那年头吃不饱,干活累,心情自然烦躁,相吵相骂相打的事时有发生,戏场要打,看电影要打,与本村打,与外村打,打得个热火朝天。那时候治安问题一般不出大队,由大队自行调节处理,除非出了人命或其他重大事件。别看五大三粗的彪形大汉,到了三层楼的治安室都会有几分莫名的恐惧感,心情再不好也没有几个胆大的感闹,所以调解往往很成功。
扩 建 茶 厂在老唐回到四散里的58年屁股没坐热就开始了建造茶厂,在下徐村的对面造了9间厂房,带队赴淳安参观学习茶叶的加工技术与制茶机械的制造,当时有仇志昌、王连金等人,回到下徐筑好杀青锅灶,用木头制造揉捻机,在茶厂旁边筑一水塘引下徐溪中之水,利用水力带动机械工作,真是个绝妙的好方法。有了茶厂,老唐大力发展种植茶叶,每个生产队的队长在大队书记老唐的督促下,利用农闲劈荒山开瘠地,茶园越来越多 ,产量也越来越高,原先的七间厂房已经远远不够使用了,老唐的设想往往是超前的,小打小闹不是他的性格 ,1971年秋季大队党支部与革委会开会决定(实际上还不是他一个人做决定),扩建茶厂规模是三层楼与老茶厂之间,共建造新屋十二间,比原老厂扩大了两倍多。老唐决定的事是不能耽搁的,他几乎集中了下徐大队四个生产队所有的木匠、泥水匠、参加建造茶厂的劳力也有大队临时到各生产队调用,造房的木头指标下到生产队,听晚上广播通知,随叫随砍随送,晚送一天那个生产队队长又要倒霉了,骂的那个难听,连人家的八辈祖宗也骂出来,大家听了都难为情“没有魄力做老好人,婆婆妈妈能干好大事吗?
“今天的天气很好!今年的形势很好!”正当大家准备洗耳恭听时,郎书记最后嘣出一句“我的讲话没了”,老唐带头鼓起了掌。二楼的中间是大厅,靠路这边是革命委员会主任室,主任由老唐的堂兄下徐的唐生来担任,唐生来没读过书,自然发言有困难,但他总是没话找话,讲一句一个“嗯”,停半响,又讲一句,完了又一个 “ 嗯”,大伙听了累极了;旁边还有一间是财务室。三楼是广播室,每天建德县人民广播站的节目结束便是下徐广播时间的开始,老唐每天都要讲至少一个小时,习惯了,不讲难过,每天在广播中不骂人也难过。社员同志们听惯了老唐的骂声,如果有一天突然没听到老唐的广播,都会互相打听老唐今天怎么了?老唐除了讲形势就是鼓干劲,尤其是抢收抢种的大忙时节,白天到各生产队转转,晚上指明批评那个生产队进度慢了,那个生产队搞得好要表扬。如果有哪个社员敢到封山区砍柴或盗伐林木,那可要倒大霉了,老唐会在广播中点名非骂上二三个钟头不歇,让你在人前抬不起头做人,真够狠的!
老唐也不是光会骂人六亲不认的人,对于那些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大队实行“五保户”政策,包吃,每月分给一定的口粮;保住,大队解决住宿问题,没有旧屋搭建泥墙屋;保穿,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布匹供给;保治病,反正大家一样医病不花钱;保丧葬,死后由集体安葬。五保老人们都说:“下徐有老唐当书记,我们是提前实现了共产主义。”三楼的中堂是乒乓球室,活动场地有四间大房子大小;靠里面是调解室,里面有好几排土制木沙发,还有一张桌子。那年头吃不饱,干活累,心情自然烦躁,相吵相骂相打的事时有发生,戏场要打,看电影要打,与本村打,与外村打,打得个热火朝天。那时候治安问题一般不出大队,由大队自行调节处理,除非出了人命或其他重大事件。别看五大三粗的彪形大汉,到了三层楼的治安室都会有几分莫名的恐惧感,心情再不好也没有几个胆大的感闹,所以调解往往很成功。
扩 建 茶 厂在老唐回到四散里的58年屁股没坐热就开始了建造茶厂,在下徐村的对面造了9间厂房,带队赴淳安参观学习茶叶的加工技术与制茶机械的制造,当时有仇志昌、王连金等人,回到下徐筑好杀青锅灶,用木头制造揉捻机,在茶厂旁边筑一水塘引下徐溪中之水,利用水力带动机械工作,真是个绝妙的好方法。有了茶厂,老唐大力发展种植茶叶,每个生产队的队长在大队书记老唐的督促下,利用农闲劈荒山开瘠地,茶园越来越多 ,产量也越来越高,原先的七间厂房已经远远不够使用了,老唐的设想往往是超前的,小打小闹不是他的性格 ,1971年秋季大队党支部与革委会开会决定(实际上还不是他一个人做决定),扩建茶厂规模是三层楼与老茶厂之间,共建造新屋十二间,比原老厂扩大了两倍多。老唐决定的事是不能耽搁的,他几乎集中了下徐大队四个生产队所有的木匠、泥水匠、参加建造茶厂的劳力也有大队临时到各生产队调用,造房的木头指标下到生产队,听晚上广播通知,随叫随砍随送,晚送一天那个生产队队长又要倒霉了,骂的那个难听,连人家的八辈祖宗也骂出来,大家听了都难为情“没有魄力做老好人,婆婆妈妈能干好大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