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女大学生被害案件频发敲起的警钟(2)

2023-05-15 来源:文库网
国家社会在制度措施方面又应该有怎样的举措呢?年轻善良缺乏安全意识的女大学生们又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呢?教师和家长们也如何加强对女大学生们的监管、保护和有效引导呢? 我认为学校最重要的是做好学生安全预案,做好制度规划和措施落实,毕竟学生安全是第一位的。同时在宣传教育方面加大力度,要广泛宣传,人人知晓,广而告之,常抓不懈,必须切实上好大学生安全意识第一课。目前学校对于女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教育是非常薄弱的。女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脱离了父母的指导和监管,虽然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但是年龄都差不多,有时候大学老师对于社会的阴暗面也接触不多,了解不深,危险防范意识警醒不够,同样会有麻痹大意的思维,因此不能对学生作出有效提醒。而相关教育行政部门过去往往更多地是针对中小学生、幼儿园的安全防范制度和措施,他们觉得大学生不会出问题,事以愿违,事实上大学生同样会出问题,而且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大学安全制度和预防措施都出现了盲区和死角,因此女大学生被害案件频发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不是偶然的。因此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大学都应该健全学生个体生命安全制度和预防措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给所有大学生创造安全和谐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堵塞漏洞,建立系统的完善的有针对性的学生个体生命安全网。尤其国家要加大打击和预防侵害女大学生的违法犯罪活动,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形成巨大的震慑,让犯罪分子不敢再把罪恶之手伸向美丽的女学子们,切实保护好她们的生命健康和人身安全。公安机关做到预防为主,接警及时,反应敏捷,行动迅速,打击精准。在车站等地严厉打击黑车,让犯罪分子无机可乘。 女大学生自己更要对于危险保持敏感和警觉,时刻绷紧安全神经,提醒自己危险就在身边,就在眼前,自己安全警钟一刻都不能放松。在自己涉及到出行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具体活动上,任何一个要素、细节都要思考缜密,做到没有安全隐患,确保自己处于安全之中,让危险远离自己,自己绝不要以身涉险,否则悔之晚矣。

女大学生被害案件频发敲起的警钟


即使对熟人之间也要注意防范,尤其是特殊的环境下,比如聚会喝酒、夜间和对方单独到封闭的房间内、单独和男人在一起时,都要想好安全问题,“小心无大错”。最好女同学和人相约见面要选择开放的场所。如果一旦进入非常僻静危险之地,要机智勇敢冷静找借口先行离开。另外,可以多带同性朋友多人前往,用社会性的方式避免独自危险的发生。一个人不能独自外出旅行和陌生人约会,如果放纵自己,任性一次就可能导致无可挽回的悲剧,毕竟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没有理由用生命做代价加以尝试。 如果一旦危险已经无法控制了,也要保持冷静,慌乱、一味吼叫未必解决问题。正如李玫瑾教授说:“我们别无选择的时候就应该以生命为第一位,要想办法保护自己的生命。我们也要相信大多数人是可劝解的,好言相劝,让他明白他的行为只是一时的痛快。
这也许可以起到自我保护的某种作用,但不是绝对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也认为,女大学生的防范意识是最重要的,而这种意识有时候需要家长从小培养,家长如果从小叮嘱孩子不要打黑车,形成安全底线,会对孩子起到很强的保护作用。他结合自己见过的大量实际案例提出遇到“色狼”时的顺口溜“四喊三慎喊”:“男友在旁高声喊,二三女友高声喊,白天高峰高声喊,旁有军警高声喊;天黑人少慎高喊,孤独无助慎高喊,直觉危险慎高喊,斗智斗勇智为先。”喊和不喊的根本标准,就是以保护自己、以不伤害自己的身体为第一位。女大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和自救遇险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化险为夷,狼口脱险,往往通过女大学的勇敢机智实现的,但最安全、最稳妥的办法就是自己不以身涉险,让危险永远远离自己,不给坏人、罪犯可乘之机。

女大学生被害案件频发敲起的警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