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看懂了这块砖,也就看懂了苏州的繁华(2)

2023-05-15 来源:文库网
古老的金砖烧制工艺极为复杂,制作工序达到二十九道之多,围绕一年二十四个节气,顺应天时进行取土、练泥、制坯、阴干、装窑、烧窑、窨水、出窑,繁复琐碎的工艺,使得一块金砖的最终形成,几乎要耗尽窑工一年的精力和心血。在博物馆内,有一块未经烧制的砖坯,用利刃在其上刻划,也仅留下一道浅痕。光是砖坯就已经硬如顽石,更何况成砖呢?据说金砖的用泥,不是取来即可用的,光是用水洗就要洗上好几遍,沉淀后一遍遍用细筛过滤。一堆泥坯的形成,需要经过3个月左右的澄、滤、晾、、勒、踏六道工序。除却前期的繁复,砖坯形成后进行烧制,也并非一把火的事情。先要用麦柴、稻草、砻糠等作燃料,文火烧上一个多月,再以片柴烧上一个多月,最后还要用松枝烧上40天,5个多月的烧制过程中,人必须寸步不离地控制窑温,既要防止火势过于激烈而使砖开裂,也不能让窑室内的温度过低,或熏烧时间不足烧出发黄的“嫩火砖”来。
烧制过后还要窨水,通常三百斤砖瓦需用水四千八百斤。从密封的窑顶持续放水,慢慢渗入窑座之中,水遇到高温化为蒸气,与窑内的火神意相感、相斥相容,促使砖在窑内产生窑变,从赭红色变为青黛色。如果说苏州人的味蕾讲究食材的顺应时节,那么这块金砖,则是苏州人顺应天道的缩影。何时取土、何时练泥,何时阴干,何时烧制,都必须遵循节气的变化,否则同样的工序、同样的泥土,却是怎样也炼不成金銮殿内的金砖的。而骨子里的挑剔和讲究,却又如同这金砖一般,表面却朴实无华。苏州人走在大街上不张狂、不慌张,淡定又沉稳,但是一开腔,一句软糯的“好”,就已是浓浓的江南扑面而来,恰似发源于斯的百戏之祖——昆曲,布景简朴,但伴着水磨腔一阵水袖长舞,却是绕梁三尺,惊艳了时光。于是,这砖便不是砖,它是一块块依附了苏州人灵魂的美玉。

看懂了这块砖,也就看懂了苏州的繁华


玉者,国之大器。苏州人可担大任,去苏州古城的小巷小弄走一走,历朝历代多少的达官生于斯长于斯;苏作可传世,去看看那一座座奇巧的古典园林,去看看那绣娘一针一线画出来的双面绣……而站在变革的大时代望苏州,她的未来更不可估量……(应志刚)相关专题:苏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