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我的母亲(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一直以来,母亲给我们所有人的感觉都是健康乐观,身板硬朗,虽然生过几场大病,偶尔也买点药吃,可连打针输液都很少,尤其是她年近九旬仍然耳聪目明、思路敏捷,牙齿可以磕瓜子儿嚼胡豆儿,眼睛可以穿针引线缝缝补补,我们认为通过几次治疗她的身体已经是百病不染了,一定会长寿百岁的。
也许正是这些“假象”使我们凭经验办事,没有对母亲的身体作全面体检,更是忽略了对母 亲身体进行全面的疗养。总认为只要平素间家里备点感冒药什么的,买点牛奶水果让她疗养一下,这样就可以使母亲健康长寿。然而事实证明,这次我们错了,而且是大错而特错,这也成为我们作为儿女永远的伤痛。可世间哪有后悔药卖啊!怎么也没有想到,为何如此硬朗身板的妈妈,说病就病倒了?而且突然的毫无预兆的就那么走了?让我们一直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只有悲怆的面对现状,永远没有给我们补救的机会。
就在“五一”假前的一周我回家探望父母和哥嫂时,母亲还在山上采摘叶呢,还和我们有说有笑,她说:考虑到大哥收入微少,想把那微少的养老金交点给哥嫂作为生活费呢!我当时叫母亲用不着考虑这事,哥嫂不会接受的。
哪知仅仅在时隔一周的4月29日晚上,歌嫂就安排侄儿打电话告诉我:母亲头痛历害,病得不轻。30日又打电话说:经过打针服药,母亲病情似有所好转,我顿时宽心了许多。尽管如此,我还是慌里慌张的买了一些药物后赶往百里之外的老家,可是等到我们赶到她老人家身边时,她已经没有多少语言,不能饮食,左右手端碗也不平稳,我喂了她半瓶老酸奶是她的最后进食。打针服药全然无效,病情急转直下。我们束手无策,她年事已高,又不能送往大医院,只好请当地医生给母亲打吊针、肌肉注射、服药、喂葡萄糖,被动的等待着天塌下来时刻的来临!
果然,我母亲苦苦支撑到5日凌晨2点便灯枯油尽,盎然长世,得以善终!
母亲的一生是勤劳、节俭、善良的一生,是20世纪中国式传统型农村妇女的缩影。回想起和母亲一起生活的点滴时光,我的心里就禁不住一阵难受,眼泪也不由自主的流个不停。
她出身在一个贫困家庭,4岁时我外婆去世,靠外公外出打短工维持家庭生计,后大舅舅被拉壮丁九死一生逃回来之后,母亲才有所依靠,在乡邻乡亲的关爱下度过童年,靠吃百家饭长大成人。母亲在童年的人生历经中,到底经历了多少酸甜苦辣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正是因为这样,使她养成了一生勤劳、节俭、善良、明事理的性格。她虽然不识文断字,但她知道怎样乐善好施、知道怎样勤俭持家、知道怎样帮助弱势群体、知道怎样体恤穷苦人。
母亲是勤劳的。在大集体生产中是按强劳力分得工分的,从大伙食团开始母亲就是一把劳动的好手,曾经担任几百人吃饭的伙食团炊事员。后来,在生产队为单位的集体劳动中,为了争工分她常常是包上冷饭,早出晚归,叫大一点的我把妹妹背到山上喂奶,就这样用勤劳的双手把我们五兄妹拉扯成人。在困难重重的灾荒年里母亲总是和父亲、大哥等一起到大山中挖蕨根、采竹笋、找野菜来维持家庭生活。即便在条件好的时候,哪怕自己吃菜咽糠也要让我们几兄妹尽量吃好一点,而且她总是等我们吃了之后她自己才吃,这难道还不是最伟大的母爱吗?
也许正是这些“假象”使我们凭经验办事,没有对母亲的身体作全面体检,更是忽略了对母 亲身体进行全面的疗养。总认为只要平素间家里备点感冒药什么的,买点牛奶水果让她疗养一下,这样就可以使母亲健康长寿。然而事实证明,这次我们错了,而且是大错而特错,这也成为我们作为儿女永远的伤痛。可世间哪有后悔药卖啊!怎么也没有想到,为何如此硬朗身板的妈妈,说病就病倒了?而且突然的毫无预兆的就那么走了?让我们一直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只有悲怆的面对现状,永远没有给我们补救的机会。
就在“五一”假前的一周我回家探望父母和哥嫂时,母亲还在山上采摘叶呢,还和我们有说有笑,她说:考虑到大哥收入微少,想把那微少的养老金交点给哥嫂作为生活费呢!我当时叫母亲用不着考虑这事,哥嫂不会接受的。
哪知仅仅在时隔一周的4月29日晚上,歌嫂就安排侄儿打电话告诉我:母亲头痛历害,病得不轻。30日又打电话说:经过打针服药,母亲病情似有所好转,我顿时宽心了许多。尽管如此,我还是慌里慌张的买了一些药物后赶往百里之外的老家,可是等到我们赶到她老人家身边时,她已经没有多少语言,不能饮食,左右手端碗也不平稳,我喂了她半瓶老酸奶是她的最后进食。打针服药全然无效,病情急转直下。我们束手无策,她年事已高,又不能送往大医院,只好请当地医生给母亲打吊针、肌肉注射、服药、喂葡萄糖,被动的等待着天塌下来时刻的来临!
果然,我母亲苦苦支撑到5日凌晨2点便灯枯油尽,盎然长世,得以善终!
母亲的一生是勤劳、节俭、善良的一生,是20世纪中国式传统型农村妇女的缩影。回想起和母亲一起生活的点滴时光,我的心里就禁不住一阵难受,眼泪也不由自主的流个不停。
她出身在一个贫困家庭,4岁时我外婆去世,靠外公外出打短工维持家庭生计,后大舅舅被拉壮丁九死一生逃回来之后,母亲才有所依靠,在乡邻乡亲的关爱下度过童年,靠吃百家饭长大成人。母亲在童年的人生历经中,到底经历了多少酸甜苦辣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正是因为这样,使她养成了一生勤劳、节俭、善良、明事理的性格。她虽然不识文断字,但她知道怎样乐善好施、知道怎样勤俭持家、知道怎样帮助弱势群体、知道怎样体恤穷苦人。
母亲是勤劳的。在大集体生产中是按强劳力分得工分的,从大伙食团开始母亲就是一把劳动的好手,曾经担任几百人吃饭的伙食团炊事员。后来,在生产队为单位的集体劳动中,为了争工分她常常是包上冷饭,早出晚归,叫大一点的我把妹妹背到山上喂奶,就这样用勤劳的双手把我们五兄妹拉扯成人。在困难重重的灾荒年里母亲总是和父亲、大哥等一起到大山中挖蕨根、采竹笋、找野菜来维持家庭生活。即便在条件好的时候,哪怕自己吃菜咽糠也要让我们几兄妹尽量吃好一点,而且她总是等我们吃了之后她自己才吃,这难道还不是最伟大的母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