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的记忆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南方六月荔枝丹”记得这句诗是从初中课本里出的,文章的名目我已记不清。唯有此句,如一枚鲜亮的贝壳,闪在记忆里。脑筋一颤,如同呼吸一般轻而易举地浮出一派热烈的景象:南国的六月,阳光骄傲,云朵无常,空气沸腾……这样猛烈的季节,要说好的印象。除了光溜溜地扑腾在清水河之外,剩下的就是荔枝了。经过了春的洗礼,她抽芽开花,初夏拧出嫩绿的果实,仲夏是日新月异地成长变化,六月末夏便开始积淀夏的繁华了。每一颗果儿都如嗜酒的酒鬼,猛喝海饮着烈日溢出的佳酿,白天与黑夜轮回就越发的火红起来了。风摇曳着树的臂膀,这些红脸的醉汉歪来摆去,滑稽可笑。果子一个挨着一个拥簇成了一串又一串,如一个个火把燃烧在深绿的叶丛中,如同炎热夏季的信子吐露在这空气里。登高望远,荔枝林望不到尽头,绿海里涂抹着红色的云霞,随着波涛摆向远方。
啊,多想撑一支长皋,化进这红与绿的世界呀!
可寻思了那沉重的历史车痕,我才发现只有苏轼成功地游进了那向往的世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第一次尝到荔枝,他便发出了由衷的感叹。我无法想象,普通的一颗果子会给诗人如此惊人的震撼。他的品尝,似乎不仅仅是口舌之福了,更是一次心灵的洗涤。长做岭南人,这句话不是苏轼空白的奉承。当体悟着心中的苦闷与伤痛在口中的甜美慢慢消解融化,失意的伤口在柔软的感触中悄悄愈合。试问还有什么良药比得过这啖在口中的果儿呢?儿时的那一棵荔枝树,挺立在家门口。每到成熟时,猴子般灵巧的堂弟两三下就攀了上去。一坐就是一个上午,可我一往高处爬手脚就发软。只能眼巴巴地向上望。我们偏偏都是淘气的年龄,他只顾着自己在上面吃,我在下面喊着要。可他似乎丢下来一个果子,便如丢了性命一般。直到奶奶的骂声在屋里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