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说话的策略人生哲理(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素质修养是内在要求,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技巧则属于外在要求。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分为语感基础与敏锐的语感能力。
语感是指人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和反应能力,也叫语言触发能力。语感基础大多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可以自然而然地应用于日常生活,敏锐的语感则往往应用于各种谈判,辩论等。敏感的语感是基础语感的升级。
语感与说话策略不同,语感是日积月累形成的,比较漫长,策略是一种方法,可以通过多次实践应用来熟悉,而语感就不是通过多次那么简单了,它是一种渐进的积累。
下面将真正进入说话策略部分,若觉得自己今后工作方面无需太多用到,可以就此打住。你也可以抱着多学一点,有好过没有的心态,试试看下去。
《孙子兵法》说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塞万提斯也说过:“说话不考虑,等于射击不瞄准。”因此说话要像写小说一样,考虑好三个因素:时间、地点、人物。
时间,这个不必多讲,大伙也知道什么时候说什么话,你总不能过年时说些不吉利的话吧。
地点,什么场合说什么话,例如丧葬场合不宜说任何喜庆的话或开玩笑。
以上两点是我不得不唠叨的废话,它根本就是常识。但需要提醒一下的是,我们除了会根据时间场合来说话以外,还要善于利用时间地点来说话,它经常被我们所忽略。
例如一:1958年初,周恩来总理要到南方视察,他随行的报务员小李一心想跟总理一块去,不安分后方的工作,周恩来深知此事。有一次在宾馆接待室等候客人时,周总理与小李聊了起来,周恩来听到墙上的挂钟正好敲响,随即问道:“小李,你瞧那挂钟,都能看得见什么?”小李看了一下挂钟回答道:“能看到表盘、时针、数字。”“你再仔细瞧瞧还有什么。”周恩来说。小李又认真地看了看,接着摇了摇头。周恩来若有所思地说;“表面上的东西可以一眼看到。可里面的发条、齿轮和其他部件却是时钟的心脏,它们长年累月地呆在里边默默地工作,如果它们中间哪个闹情绪了,想跑到外面来工作,你猜这钟会怎么样?”

说话的策略人生哲理


小李顿时恍然大悟。
例如二:1984秋天,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进入即将达成协议的关键时刻。第22轮会谈的第一天,在钓鱼台国宾馆,中方代表周南迎接英方代表伊文思到来。他借助满园秋色,以谈家常的方式对伊文思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期望:“看吧,现在已经是秋天了,我记得大使先生是春天之前来的,那么就经历了三个季节,春天—夏天—秋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呀!其实这个“收获”就是暗指要收回香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