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一本写不完的书(持续更新)(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母亲很聪明,在我眼里,如果没有她,我们这个家也许就没有现在的幸福与繁荣,虽然也依然只是个普通的农家罢了,但是也是因为有了她,这个家才能像现在这个样子,我不敢想,如果没有妈妈,这个家会怎样,我会怎样。 母亲的童年
关于母亲的童年,我只有一些碎片化的记忆,妈妈只是零星的跟我提到过,但是我知道,儿时的她,过的不幸福。
母亲生在20世纪60年代,那时候有文革的动荡,那时候农村实行“公社化”种田,还要挣那些微薄的“工分”度日,那时候农民的温饱还没有解决,衣服只是为了遮身取暖,那时候贫穷的农民家吃的最多的是:窝窝头、红薯粥……那时候,母亲家很穷,特别穷。
母亲家是地地道道的“贫农”,在那个时候真的是家庭成分好的不能再好了,但是这个成分对于一个“贫农”的家庭又有什么意义呢?没有多给点“工分”,没有多给点“地位”,也就只是穷而已。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母亲出生了,排行老二,其实直到现在“老二”在家里的感觉就是:没有老大出生时能够作为家里的第一个孩子给父母带来初为人母的“新鲜感”,也不似最小的孩子带给家庭里的“满足感”,老二就是不会给家庭带来多大的心理上的冲击,无非就是多添了一张吃饭的嘴罢了。母亲在家的地位就是如此。母亲被取名为玉娜,估计也没什么寓意,那时候女孩子取名也无非是什么“娜”、什么“芬”、什么“平”……
关于母亲的童年,我只有一些碎片化的记忆,妈妈只是零星的跟我提到过,但是我知道,儿时的她,过的不幸福。
母亲生在20世纪60年代,那时候有文革的动荡,那时候农村实行“公社化”种田,还要挣那些微薄的“工分”度日,那时候农民的温饱还没有解决,衣服只是为了遮身取暖,那时候贫穷的农民家吃的最多的是:窝窝头、红薯粥……那时候,母亲家很穷,特别穷。
母亲家是地地道道的“贫农”,在那个时候真的是家庭成分好的不能再好了,但是这个成分对于一个“贫农”的家庭又有什么意义呢?没有多给点“工分”,没有多给点“地位”,也就只是穷而已。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母亲出生了,排行老二,其实直到现在“老二”在家里的感觉就是:没有老大出生时能够作为家里的第一个孩子给父母带来初为人母的“新鲜感”,也不似最小的孩子带给家庭里的“满足感”,老二就是不会给家庭带来多大的心理上的冲击,无非就是多添了一张吃饭的嘴罢了。母亲在家的地位就是如此。母亲被取名为玉娜,估计也没什么寓意,那时候女孩子取名也无非是什么“娜”、什么“芬”、什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