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成大器人生哲理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纵观古今,这世间向来不乏天才,然真正留名青史的,千里挑一已是万幸。
不可否认,有很多曾名不见经传的蛰伏之士,一飞冲天,一鸣惊人,但更多时候仅仅是昙花一现,如一朵浪花,刚涌上巅峰,即刻又湮灭在历史的大河中。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仲永五岁便能指物作诗,最终却“泯然众人矣”,势利的外部环境扼杀了这个神童的才华,让他失去了健康成长的土壤。江淹盛年,惊艳才绝,梦笔生花,《恨》、《别》二赋名动南朝,然中年以后,官运亨通,富贵安逸的环境,使他才思减退,落得“江郎才尽”。
大器晚成,毕竟少数。姜尚暮年,方遇上慧眼识金的文王,伏枥老骥实现了志在千里的夙愿。也不枉他在贫困潦倒的时候,仍胸怀大志,始终不倦地研究、探讨治国兴邦之道,岁月的风霜更加坚定了年轻时的豪情壮志,最终遇到了施展才华之机,辅助文王成就了一番宏图霸业。
玉不琢,不成器;铜不擦,易生绿。每个人都是某一方面的天才,能否成器,首先要能发现自身天赋所在,其次在于拼搏,更贵在坚持。人常道,穷孩子,早当家。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少年老成的少了,未老先衰的却多了,少不经事的更多了。天之骄子们都过着一帆风顺的生活,然而遇到真正的大风大浪、大起大落时,无疑是灭顶之灾。
“难”,才是成就大器的根本。玉器与铜器,一样精致贵气,一样古朴大气。同是灾难,玉器怕外力,铜器怕时间。在战乱纷纷的年代,相较而言,能够幸存的大部分是铜器,所以玉器尤为珍贵。然先秦以降,大部分铜器在时间的侵蚀下只剩一小堆铜锈,出土文物中铜器数量远不及玉器,所以,每一件保存完整的铜器都是国宝。我们要做的就是那件镶着碧玉的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