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上帝是心底的敬意人生哲理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上帝是心底的敬意人生哲理


命运真是爱开玩笑,为近代科学立下擎天巨柱的科学巨人牛顿,在他人到中年、功成名就之时匍匐在了上帝的脚下,执着而又虔诚。他八十年传奇的一生成了泾渭分明的两半,前四十年是科学的湛蓝,后四十年是神性的金色。
这可真是耐人寻味,在许多人看来科学与宗教是毫无瓜葛甚至势不两立的存在,然而牛顿这样的例子又非孤证,许多科学巨擘,诸如哥白尼、伽利略等,都是虔诚的教徒。矛盾冲突几千年来从未间断,然而烧死布鲁诺的诸神怒火并没有把科学付之一炬,折断天使翅膀的进化论也没有让宗教陷入绝境,这只能说明,除了冲突不断的争议“领土”外,双方还有各自赖以生存的“保留地”。
那么,这个“保留地”究竟是什么呢?在我看来,科学的根据地就是“已知”,宗教的大本营是“未知”,所以两方的战场姑且说是“一知半解”之处吧。
科学中的每一条结论,要么有着严谨的理论论证,要么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是人类已经掌握的自然规律,所以说科学的根据地是“已知”;而著名的宗教哲学大师德尔图良曾经这样评价宗教:正因为荒谬,所以我才信仰。宗教是超越理论的存在,是无法用理论描述、衡量的,因此才只能信仰,所以说宗教的大本营是“未知”。
如果上述说法成立的话,是不是说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曾经“未知”的领域化为“已知”,宗教就会最终退无可退,以致消失呢?我看不然,因为这个推论是建立在“知识是有限的”这一前提下的,但至少从目前看来,这世间存在的知识总量远远不是我们能够看到尽头的。
爱因斯坦曾经打过这样一个有意思的比方,如果用一个圆圈表示一个人掌握的知识的话,圆圈的大小代表知识量的大小,圆圈之外代表我们没有掌握的知识,当你的圆圈越来越大时,你的周长自然也越长,你就会发觉还有更多的未知有待发掘,反倒是如果你的圆圈很小,周长也小,总觉得这世界上的未知根本没那么多,这也就是所谓的井底之蛙吧。所以,越是知识渊博的学术泰斗越是看重学习,并且越是学到精深处越是慨叹自然的奥妙无穷、知识的无穷无尽,让人不得不猜测那神秘的造物主是否存在,不然那浩瀚的真理是从何而来呢?面对世间那无穷尽的未知,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如萤火般渺小,因而走到上帝面前,如同萤火望见皓月,一种由衷的敬意自然而生,拜伏下去,一切疑问都能够得到解答,那么,为什么不呢?

上帝是心底的敬意人生哲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