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感悟人生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思绪良久未开,独自一人的时候仍作深沉状,这就是孤独的演练。
已然踏上了青春的陌路之行,感慨之余,唯有遗恨未尝有过的那些年少轻狂。如若非得定义,“时间”应该是其共通的标签。
对于许多人,大概都有这样一种感受:随年龄增大,觉着人情世态变得越加冷漠。先是亲情,接着是友情,交替频繁地带来希望与失望,也许顺序会有微恙,这却是我们难以规避的怪圈。然而,最终能带给人安慰的仍是这两种情感。
情感甚是微妙以至难以捉摸,鉴于此才催生了大批所谓的情感专家,金牌调解们之类。我举这一社会现象仅做陈列事实用,并非用以评判。任何事物都是有缘由的,即因果联系。以上现象正是应由于社会需求而存在,人们在生活中遭遇各种情感“危机”(这里的表述显得过于夸张),都想通过某种途径来对这种微妙的事物进行把握,进而主宰自己的甚或他人的世界。理性的人看待这一问题自是一目了然,毕竟是如此幼稚的把戏。任凭何其理性,终归处在人情社会。修行者也无不想方设法地与上界建立联系,这也是情感。皆因强烈的主观愿望所致,这同样能解释星座和其他迷信的流行。
我的人生带有一些悲剧色彩,在记不清年岁的童年时起就已经开始学会察言观色,行为举止一度畏畏缩缩。这就使得我在那时已失去了活力,渐渐变得沉默寡言,早早地被定格为少年老成的形象。就这样还常常被夸奖“懂事”,被夸大的孩子往往缺少判断能力,以致于到如今我都尚不能辨析周围的褒贬气氛。在沉默中长大的我后来渐渐发现扮演孤独竟成为了一种习惯,甚至是生命的一部分。曾经也为自己究竟是寂寞还是孤独做了长期的独辩,经过几番沮丧和欣喜,最终孤独笑到了最后。我曾立志要做一个高尚的孤独行者,而不是一个乏味的寂寞之人。不知道是来自于科学还是迷信,据称人的性格带有部分遗传性。不论科学还是迷信,只要有人相信,他们之间就不会存在根本的界限。在将信将疑之中,我默默接受了这一观点。在对家人长久地忽视之后,不久前猛然惊醒,原来我竟生活在一个孤独世家。